赵远略一思索,点头应允。
夜色沉沉,谢景温亲自写下一封密信,命亲信快马加鞭,星夜赶往河间县。与此同时,王使君正率军在城外布防,密切关注城内动向。
河间县内,战火未熄,弥勒教信徒仍在围攻内城。王使君站在高坡之上,望着远处的城池,心中隐隐不安。
“大人,敌军士气高涨,若不尽快行动,恐怕城池难保。”副将李文忠低声提醒。
“再等等。”王使君沉声道,“敌军虽众,但指挥者极为老练,必有后手。我们必须先查明‘弥勒佛子’的身份,才能制定对策。”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飞马而来,跪地禀报:“报!瀛洲来信,谢提刑命卑职将密信呈交大人。”
王使君接过密信,拆开阅读,脸色骤变。
“弥勒教与江南商人勾结?背后另有势力操控?”他低声自语,随即沉声道,“看来,这场战事,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他抬头望向远方的城池,眼中闪过一丝寒意:“传我命令,派出密探,潜入城中,务必查明‘弥勒佛子’的真实身份,并查明他与江南商人的联系。”
“是!”斥候领命而去。
夜色渐深,河间县外,杀声渐息,但空气中仍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息。王使君站在营帐前,望着远方的城池,心中思绪万千。
“谢景温,你可知道,这场风波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他低声自语,“若不尽快查明真相,河北恐怕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在瀛洲城内,谢景温与赵远仍在书房中商议对策。
“赵大人,你认为‘弥勒佛子’究竟是何人?”谢景温问道。
赵远沉吟片刻,缓缓道:“据我所知,弥勒教在江南活动多年,信徒众多,但能指挥如此大规模战事者,必是精通兵法之人。此人极有可能曾是朝廷将领,或曾在军中任职。”
谢景温眼神一冷:“若真是如此,那此人必是朝廷叛徒,必须尽快查明其身份,将其绳之以法。”
赵远点头:“我已命人在江南调查,若有线索,便会立刻禀报。”
谢景温沉思片刻,道:“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河北局势,防止弥勒教势力进一步扩张。若辽人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赵远道:“我建议大人尽快向朝廷禀报此事,请求增兵。”
谢景温摇头:“不可。朝廷之中,恐怕已有弥勒教的耳目。若贸然调兵,只会打草惊蛇。”
赵远沉吟片刻,道:“那便只能依靠王使君了。若他能查明‘弥勒佛子’的身份,并将其擒获,弥勒教之乱,或许可就此平息。”
谢景温点头:“希望如此。”
窗外,夜风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
而在千里之外的江宁,那名身穿蟒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夜空,嘴角微微上扬。
“谢景温,王使君……你们终于开始行动了。”他低声笑道,“但你们可知道,这场棋局,早已由我掌控?”
他缓缓转身,走到书案前,取出一封密信,轻轻展开。
“弥勒教在河北起事,已成功牵制朝廷兵力。江南商人亦已按计划行动,河北百姓南迁之势已成。待时机成熟,我便可借势而起,夺取江南……”
他轻轻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河北的乱局,只是开始。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