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119章 遇刺军改奉诏造反近一万字大章(第1页)

第119章 遇刺军改奉诏造反近一万字大章(第1页)

从无忧洞里出来的时候,外边正在下着朦朦胧胧的细雨,离开了无忧洞那种闭塞的环境,整个世界的空气似乎都为之一轻,仿佛能呼吸到这种自由的空气也是一种幸福一样。

“哥,打着点伞吧。”王小虎递过来一把纸伞。。。

王小仙听罢,缓缓点头,又缓缓摇头,脸上浮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神情。他望向窗外,天色已近黄昏,夕阳洒在屋檐上,映出一片金红,却也透着几分肃杀之气。

“李肃之说得不错,河北灾情,表面看去似乎已得控制,可这二十万流民,为何偏偏在此时齐聚京师?若说赈灾得力,为何百姓反而纷纷逃难?若说地方官吏贤能,为何朝廷又迟迟不派巡视大员?若说滕元发真有如此能耐,为何偏偏在太庙斥祖之后才传出政绩?”

他顿了顿,目光一转,落在陆佃身上:“农师,你方才所言,我亦早有疑虑。但疑归疑,我们眼下还不能妄下结论。河北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

陆佃拱手道:“介白兄所言极是,学生愚钝,还请指点。”

王小仙沉吟片刻,缓缓道:“若我所料不差,河北之事,恐怕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灾情未必如奏报所言那般严重,但也不至于完全虚假。真正的问题,不在灾情本身,而在于灾情之后的权力博弈。”

王小虎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插嘴道:“兄长,你是说……有人借灾情做文章?”

王小仙微微一笑,道:“你倒是越来越会问了。不错,正是有人借灾情做文章。河北的灾,是真灾,但灾后重建,却是一盘大棋。谁掌握了重建的主导权,谁就能在朝廷中占据主动。而如今,这盘棋的棋子,正是王小仙。”

“王小仙?”王小虎惊呼,“他不是个清官吗?”

“清官?”王小仙冷笑一声,“清官也分几种。一种是真清,一种是假清。真清者,心怀天下,不计得失;假清者,借清名以谋私利,以清正之名行权谋之实。王小仙,恐怕是后者。”

陆佃皱眉道:“那官家为何还要启用他?难道就不怕他借机培植势力?”

王小仙看了他一眼,道:“你说得对,官家当然怕。但眼下,他别无选择。河北灾情严重,朝廷财政吃紧,必须有人能迅速稳定局势,而王小仙,恰好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有清名,能号召士绅,又能借灾情之名,调动地方资源。官家启用他,是不得已而为之。”

王小虎挠头道:“可这样一来,不是等于把河北的重建大权,拱手让给了他?”

王小仙笑道:“你说得没错。但官家也不是傻子。他启用王小仙,是为了解燃眉之急,可不代表他愿意长期放权。太庙斥祖之后,朝中风向已变,不少人开始怀念旧臣,而王小仙,正是他们推出来的旗帜。官家现在,是骑虎难下。”

陆佃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所以,河北之事,其实是一场政治博弈。灾情是表,权谋是里。王小仙不过是被推出来的一颗棋子。”

王小仙点头道:“正是如此。但你别忘了,王小仙也未必愿意做这颗棋子。他虽有野心,却也有几分理想。他想借灾情之机,推行新政,恢复民生。只是,他的新政,未必是官家想要的新政。”

王小虎听得云里雾里,忍不住问:“那……我们怎么办?”

王小仙看了他一眼,道:“我们?我们只能静观其变。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搜集河北的情报,看看王小仙到底在做什么,有没有什么破绽。同时,也要留意朝廷内部的动向,尤其是那些旧臣的反应。”

陆佃点头道:“介白兄所言极是。学生这就去查一查王小仙的过往,看看他是否真如外界所传那般清廉。”

王小仙笑道:“你去查吧,但要小心行事。王小仙在朝中人脉极广,稍有不慎,便可能被他察觉。”

陆佃拱手道:“学生明白。”

王小仙又转向王小虎,道:“你呢?你最近可有听说李肃之的消息?”

王小虎点头道:“听说他在瀛州,最近倒是挺忙的,忙着组织灾民重建家园,还亲自下到灾区,和百姓一起干活。不少百姓都说他是个好官。”

王小仙听后,神色微动,道:“李肃之……倒是个有意思的人。他若真如传闻所说,那便是个难得的实干之才。可惜,他如今也在王小仙的麾下,恐怕也是身不由己。”

王小虎不解地问:“兄长,你为何对李肃之如此关注?”

王小仙笑了笑,道:“因为我总觉得,李肃之这个人,将来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一道障碍。他的能力,不容小觑。”

陆佃也点头道:“介白兄所言极是。李肃之在瀛州的作为,确实值得警惕。他若真能在河北站稳脚跟,恐怕会成为王小仙最得力的助手。”

王小仙沉吟片刻,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打破这个局面。”

王小虎急道:“兄长,那你打算怎么做?”

王小仙微微一笑,道:“先不急。眼下,我们还需要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们看清局势、掌握主动的机会。”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仆人匆匆跑了进来,跪下禀报:“大人,宫中传来消息,官家已正式任命王小仙为河北安抚使,即日启程赴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