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话说完了,回去安心歇息。”贺兰悠叮嘱她,“若是没有不妥,本宫不建议太娇惯自己,譬如整日窝在榻上,其他的,医婆会时时提醒你。”
“臣妾谨记,多谢娘娘。”
杨嫔回到长春宫,静下心来,翻来覆去地回想皇后的一字一句。
皇后告诫她,该惜取亲人为她铺好的前景,真是金玉良言。
她竟然因为怀胎,便以为能看到皇帝温柔的一面,且能时时相见,从而再三挑衅皇后。
她说不舒坦的时候,皇帝都懒得来,还能指望什么?
当初对皇后情深似海的男子,如今不也有了三宫六院?对发妻都如此,轮到别人,怕是再难有真情实意。说句难听的,嫔妃在帝王眼中,恐怕只是为他开枝散叶的工具而已。
杨嫔简直算是大彻大悟了,对皇后生出的恶意揣测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由心而生的尊敬。
要知道,那毕竟是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后纡尊降贵地开导你,婉转地劝你顾念至亲走回正路,这等荣幸,足够人窃喜一辈子。
那女子,果然不是寻常人可及,狠辣时睚眦必报,宽容良善时简直叫人觉得不可思议,怪不得年少时便在军中有着与父兄同样的威信。
但另一面,就是莫大的失落。杨嫔和大多数嫔妃一样,是真的爱慕皇帝,爱了好几年,如今孩子都在肚子里了,他对自己却是那个德行,叫她如何不难受?
万幸,已经难受了好几年,她早习惯了,不至于为着流水无情受打击动胎气,只需要些时日,全然消化掉这事实。
自此,杨嫔彻底安静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全然依照皇后的安排,一心一意养胎。
贺兰悠见状,还是比较满意的,不管杨嫔以后如何,现在能与她相互省心就是最好。
她吩咐亲信派人手照看好杨嫔,自己更关注的是怀庆与柳家、盛家的事。
时光流转到十一月初八,怀庆之事审结。
当夜,京城中一所孤宅起了大火,葬身于火海中的只有一人:怀庆。
翌日,贺临总算不用再和皇帝一起斟酌军政了,到京卫指挥使司走马上任。
这日午后,萧灼到了昭阳宫,说起硕果仅存的一位姑母:“衡阳大长公主已在城外行宫住了数年,今日递话进来,要回宫住一阵,陪伴太后。”
“仅此而已?”贺兰悠等着下文。
萧灼却是话锋一转,“贺临与沈氏的婚期定了?”
“定了。”贺兰悠看住他,“你想说什么?大长公主想做什么?”
萧灼抿了抿唇,“她膝下两子一女,两个儿子俱是早早夭折,这些年与女儿相依为命,实在是苦命人。她也是到近日才察觉,女儿心仪的男子是贺临……”
贺兰悠冷声打断他:“心仪我哥哥,是不是到了哪怕做平妻做妾都心甘情愿的地步?”
“你怎么知道的?”萧灼用这种方式承认她说的都是实情。
贺兰悠眼神暴躁起来,“这到底是大长公主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我哥哥欠了你们什么?成个婚怎么就这么难?”
“你发什么火?这不是跟你商……”
“没得商量。”贺兰悠目光犀利如刀,磨了磨牙,“我把话放这儿,要是搅和我哥哥已定的婚事,别怪我把你们姑侄两个搅和得过不了年。不是认定太后是我害的么,我这就让她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