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起,这是一段现代唱腔,相对低沉,微微沙哑:
“……
朱砂点额未点透兴亡
水袖招展招不来太平场
这一折本该唱游园惊梦
怎奈何烽烟烫穿了戏文几行
……”
身后的动态粒子组成一幕幕回忆,走马观花般,演绎了一位伶人的一生。
到副歌时,声音高了些许,但还是带着沙哑和不稳。
“……
台下座豺狼满堂
胭脂血画了浓妆
且看我步摇轻晃
踏着破阵鼓点登场
……”
突然粒子流坍缩,重组为穆桂英的翎子,甩动时拖曳出残影般的彗尾。当刀劈过脖颈,角色瞬间雾化成朱砂粒子。
与此同时,戏腔起,依旧带着沙哑和不稳:
“身是飘萍命偏生铁脊梁
戏台虽方寸敢照日月光
若问伶人心何往?
烈火焚身处虽死犹故乡”
到中间伴奏时,现场观众都生出同一种感慨:舞台、故事、曲调、歌词,全都没问题,堪称惊艳。
可唯一的问题就是,苏柒唱得实在是太一般了。
【天啊,如果换个歌手,这将成为我的心水曲目!】
【声音又哑还跑调,真的好可惜。】
【大家看懂舞台展示的故事了吗,这位伶人应该是饮了毒酒,所以声音嘶哑,调子也不太好,但那股子热爱我能听出来。】
【想哭,虽然知道这是苏柒的套路,但是,这嘶哑跑调的歌声,居然和故事背景融合得那么好。她嗓子损坏是因为誓死不屈,她的不完美,恰恰是因为她的完美!】
【戏台虽方寸,敢照日月光;烈火焚身处,虽死犹故乡……让我想到那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今日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付出。】
观众分为好几拨,有人说苏柒虽然唱得不好,但和曲子非常契合;有人说这是歌手比赛,又不是表演比赛,但从唱歌这个维度,苏柒不行。
争吵中,到了最后一句。
苏柒几乎半跪在虚幻的梨园里。
她身后多了十二道伶人的影子,他们有人面容诡异带着烧伤,有人身插刀戟步履蹒跚,但他们同时站在苏柒身后,或坚定或温和。
每个人都给予了苏柒一件道具,有金丝甲,有头面珠翠,等到最后,凝聚成了全新的一套戏服,流光溢彩,霞绡雾縠。
伶人终于得到了力量,终于冲破了桎梏。
她望着身后的万里山河,伴着身旁的袍泽同砚,唱出最后一句:
“思悠悠来恨悠悠
故国明月在哪一州。”
既不嘶哑,也没跑调,每个字都如珍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带着股月光般的凉意。即便停下,尾音也像青铜编钟的余颤,嗡嗡地往人骨髓里钻,直叫人浑身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