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墙一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因为石料紧缺,水泥的消耗速度一时间跟不上生产速度,水泥越积越多,沈怀瑾看着难免心动。他早有打算建个敞亮大气的砖瓦房,碍于没有大量的粘合剂而迟迟未动工,如今正好齐全了。
不过砖瓦房重在砖与瓦,要想搭建还得先将这些准备起来。
基地那边是有砖窑的,但对于部落来说,建房子是排在城墙之后的选择。碍于如今人手紧缺,沈怀瑾即使想要早建早享受,也不好意思找兽人们帮忙,他和厉的屋子就由自己来准备。
同一批砖要有固定的形制,沈怀瑾于是先拿黏土一点点捏了个泥模出来,泥模内部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6厘米,压出来的砖泥会是一样的规格。
泥模晾干以后被放入陶窑烧制,为了不浪费燃料,沈怀瑾顺便又烧了几个陶罐以替代已经用久有损的陶器。
溪流的水位有所下降,溪岸干涸,沈怀瑾从上面敲了黏土下来,放入了从前制陶用过的坑中,又倒入溪水浸开泥土。
他从中淘出了小石子和烂草茎,然后用脚将黏土踏实。
踩踏均匀的黏土被他运到了工棚里头,沈怀瑾又搬了块平整的石板放到边上。
他也不怕脏,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先在石板上撒了一层干燥的泥土以防粘连,再取了一块适量的黏土,拿来提前碾碎的陶粉揉在一起。
揉得差不多了,沈怀瑾拿起边上的泥模,先用草木灰水浸了浸以方便脱模,然后将黏土压入了泥模中,溢出的部分则抹平放到一边,等着下次取用。
黏土填满了泥模内部,这时将泥模提起两三公分高,微微一抖,完整的砖坯便落在了石板上,沈怀瑾将大小一致的砖坯整齐地排列在了工棚里,等待其晾干。
工棚空间有余,一次性容纳的砖坯不多,但如今天气炎热,在烈日直晒下砖坯容易开裂,他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慢慢来了。
砖坯稍稍定型后就可以立起来摆放,既能让它晾干得更快,又能节省一部分空间。
晾至半干后,沈怀瑾将砖坯围着火坑垒了起来,点火进行烘干,这样能保证砖坯干透。
趁这时候,沈怀瑾搭起了个砖窑,不过这回他是直接用烘干的砖坯搭的,不需要等待泥塑的窑体成型,只要用砖垒好以后填补缝隙就行,方便又快捷。
砖窑下设火口,顶部中空,内部长宽高各半米左右,一次大概可以烧四五十块砖坯。
沈怀瑾将砖坯竖着摆放,交叉着垒在了窑中,砖与砖之间留出空隙供火焰穿过。
在火舌的舔舐下,砖坯被烧至红热,过了足有两个小时,沈怀瑾加盖封窑,保住热量。
烧砖不似烧陶,沈怀瑾不打算让它慢慢冷却,而是直接从砖窑顶部浇进了大量的冷水,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以后,红砖会变成青灰色。
出窑的砖块叩击起来的声音清脆而不发闷,这种青砖的内部结构要比红砖紧密得多,能耐较强的压力又不容易破碎,能够减少日后返修的可能性。
到时候烧瓦片也会用同样的手法,这样建出来的就是非常漂亮的青砖黛瓦房了。
一天之内紧赶慢赶,沈怀瑾也只烧出了一窑的砖块,都整齐堆在了工棚的角落里。反倒是自己在泥巴里摸爬滚打,反应过来后才发现弄得满身狼狈。
好在如今天热,亚兽们的洗澡频率也有所上升,沈怀瑾拿上换洗衣物和洗果,如愿跟着大家一同前往溪流上游。
临山原的炎季白天热得惊人,晚间倒是有清风挟着花香阵阵习来,吹散了身上的燥热感。
灵和吉也跟着下了水,这里的崽子见风长,如今已经有了沈怀瑾印象中两三岁孩子的体格,也能蹒跚着自己走路。
两个崽子分别被他们的阿帕搂在怀中,小手小脚扑腾着玩水。
灵奶声奶气地喊他,“瑾!瑾!咩咩!洗澡!”
相处久了,沈怀瑾自然明白灵的意思,他揉揉崽子濡湿的棕发,温声道:“咩咩不能来洗澡,它的毛打湿了很难晾干,吹了晚风以后会生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