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为了赎赵高,无论赵王选择付出二十座城池,还是付出李牧,李牧都必会与他离心离德。
而李牧对此事的激烈反对,在赵王看来,又何尝不是一种功高盖主的威胁呢?没办法,越无能的君王越喜欢假想扩大这种威胁
殿中,赵高听完李世民开出的条件,原本正暗暗兴奋着呢:这趟回去,自己的身价可又涨了!
哪知竟被李牧一口拒绝了,他悄悄咬紧了牙关:找到机会一定要杀了李牧!
而一旁的赵国使臣,差点以为自己的耳朵出毛病了,忙又追问了李世民一遍。
在得到与刚才一样的答复后,他霎时间突然想起了出发前,朝中一位同袍莫名提醒的那句“呵呵,别看秦国太子人小,他这心呐,可比土匪还黑”!
二十座城池?李牧将军?呵呵呵,秦国太子明明可以直接来赵国打劫的,却还好心答应要送给赵国一个屁用没有的赵高,竖子无知信口开河,真是比真的土匪还像匪啊!
他两眼一闭就往前栽去,又借着眼睛缝隙寻了个不靠近柱子的安全方位,才缓缓闭眼放心扑咚一声倒下。
自古能者多劳,就把这难题留给能者李牧去解决吧,他这智者还是先苟一苟为好!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件事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大转折。
第44章今天终于懂事了?如果秦王想要追上我……
第45章
李世民咬死条件,寸步不让。李牧坚决不答应这荒唐的交换条件。
两人来回友好协商了三趟,却谁也不肯妥协退让半步,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
说实话,秦国把价码开得如此之高,李牧已经不想再谈下去了。
因为他预感到,就算能费尽心思说服秦国小太子,恐怕,最少也要付出不低于上回九座城池的代价。
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
赵国使臣急匆匆把秦国的赎人条件写下来,催他快让人送回邯郸给赵王过目。
李牧忍无可忍,只好写了一封痛斥太子荒唐、赵高该死、赵王当以社稷为重的谏书,命人快马加鞭一起送回邯郸,试图打消赵王赎人的念头。
然而六日后的清晨,他刚从信使手中接过赵王的诏书,还没来得及拆开封泥查看,侍从就冲进驿馆带来了一个消息:
赵高死了!
章台宫里,赵成跪在地上呜呜咽咽。
秦王正抱着泣不成声的李世民无声安抚。
赵高的死,让秦国损失了白得二十座城池或李牧的机会,他当然怒不可遏,一大早就下了诏,命人立刻追捕嫌犯。
但他忧心的是,世民有些太重情义了,就算孩子已经不再喜欢赵高,也仍会为他的离世而伤心哭泣,甚至,还吵着要亲自去看看赵高的遗体,唉
不过秦王并不知道,此刻趴在自己肩头啜泣的孩童,眼中并没有半分真情实意的悲痛,反倒闪过了几丝若有所思的疑惑——
究竟,是谁杀了赵高?
按理说,最希望赵高死的人是李牧。
因为此人一死,赵国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代价来赎他了。
可在这个交涉赎人的关键时点,李牧又怎会冒冒失失杀了赵高引火烧身,把秦赵两国的不满全引到他自己身上?
所以,设局谋杀赵高的,绝不是他。
李世民借着假哭飞快思索着,心中很快升起了一个猜测,啧啧,如果真是这样,可真够阴险的。
好在,此事虽然不在自己的预料之中,最终的结果却也是对秦国有利的,倒也算是阴差阳错了
这时,蒙毅进殿通禀:李牧和赵国使臣求见。
李世民急忙调整心绪,从父亲怀中跳下来,泪水也一下就滚得更多了。
李牧进殿时,看到的就是小小孩童一边哭、一边悲声质问赵成的场景,顿时生出了几分不忍。
这孩子有多重视和喜爱赵高,他也算看得一清二楚。
就算那奸贼为了攀附赵国的富贵,开口恳求秦太子放他离开,这孩子也依然待他极好,并没有因此而生出芥蒂
此时此刻,他不知该有多伤心!
这样想着,李牧忍不住加快了脚步,匆匆朝秦王拜了个礼,就立刻上前安抚起哭哭啼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