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杏儿示意了幽兰一眼,她便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分发了下去。
上面写的是她这几天特意花时间做出来的火锅种类,有牛肉火锅、羊肉火锅、酸汤鱼火锅等。
“这一张纸是便是一种火锅的配料,你们只要按照纸上的要求制作便可,这样各个酒楼的火锅都有特色,酒楼行业才能存续下去。”杜杏儿继续解释道。
老板们细细阅读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出言夸赞道:“闻夫人,你这可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啊!”
“酒楼行会有您管理,真是我们的荣幸。”
“但是其他大家酒楼不相信我说的话,所以我提议,在他们尝到苦头后我们再趁机而上,大家觉得如何?”杜杏儿接着提议。
虽然这方法有些损,但这也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好,我们都听闻夫人的安排。”
那些老板得到了好处,便对杜杏儿的提议照单全收。
“多谢大家的配合,我可以保证,大家一定的生意只会多,不会少。”杜杏儿许诺道。
闻言,老板们的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接着,他们又谈了开展火锅行业的一些细节。
谈完了正事,那些老板便拿着配料单,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这一段时间,杜杏儿除了在百绣阁和杜氏酒楼忙活,就是暗中让空谷和幽兰她们去观察各个酒楼的经营情况。
随着县里的麻辣火锅越来越多,百姓们吃得太多,都觉得腻味了,便很少去酒楼里吃火锅了。
那些本来满心欢喜想要大赚一笔的酒楼老板们,看着人烟稀少的火锅区,也只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得知了那些酒楼老板们暗中的抱怨后,杜杏儿便知时机已经到了。
她马上通知了行会里的各个酒楼,让他们着手准备火锅的事情。
就在大多数经营麻辣火锅的酒楼凋敝的同时,许多新口味的火锅又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又再次吸引了百姓们的目光,又掀起了一波火锅消费热潮,且与杜氏酒楼第一次开设麻辣火锅时的盛况不相上下。
而且正是这些口味各异的火锅,再次引发了百姓们对火锅的兴趣,因此火锅消费只增不减。
那些只有麻辣口味的老板们见了,纷纷派人暗中刺探,想要再把配料剽窃了去,进而吸引更多的客人。
但这些口味必须遵照严格的配料比才能达到最好的口感,而这除了掌握配料表的酒楼老板和杜杏儿便无人知晓。
因此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虽然他们知道有哪些原料,但是总调不出最接近的味道,最终也只能放弃了。
无奈之下,那些老板们只好来找杜杏儿,希望她能把配料表提供给她们,甚至有些老板不惜用高价收买。
看着之前趾高气昂的老板们变得唯唯诺诺了起来,杜杏儿终于有了大快人心的感觉。
“这是不可能的,我早就提醒过你们了,你们不听,也不能怪我,请回吧。”杜杏儿很干脆地拒绝了。
那些老板们不愿意放弃赚大钱的机会,依旧舔着脸请求,“闻夫人,不就是一个配方吗?给了我们,大家有钱一起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