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他的要紧任务是收服整个淮阳国——与得到长安支持的代王刘恒不同,他势单力薄,生母也不过是先帝的小小姬妾,外家不盛,更没有强大的军队予他支撑。
他原先想着与燕王打好关系,可一回到封国,他当即后悔起来。燕国与淮阳一个南一个北,相差得简直十万八千里远,便是燕王有意帮扶他,也是有心无力。
刘友不再去想这些虚无缥缈的事,他焦虑地睁着眼睛,吩咐下人道:“传内史前来见孤。”
-
五日后。
长安,法家大贤张恢的宅邸。
宅邸聚集了许多人,都是鼎鼎有名,当下各个派系的法家大贤。法家自春秋以来,分为法、术、势三派,都有各自的经典与祖师爷,可是今日,他们摒弃了派系之见,齐齐奔赴长安,拥挤在这一座小小的宅中。
天将变,他们相信就是当今的显学——黄老学派,也肯定有这么一场集会,事关未来与发展,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张恢坐在最里处,拿着弟子晁错的书信,一封一封地整理出来。
拆开其中一封,他语气郑重:“诸位,待雎阳学宫建成,可愿前往讲学?”
法家大贤对视一眼,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道:“吾愿。”
“吾也愿。”
应答的大贤并不少,竟还有隐世许久的师叔,张恢松了口气,露出淡淡的笑容。
他学成以来,广收弟子,立志叫法家兴盛,再现秦皇时的辉煌,吸引彻侯将军们的喜爱还不够,如今终于得见曙光。他的关门弟子晁错,如今跟在梁王殿下身边,等梁王回归长安,便摇身一变成为天子,晁错的前程,又能差到哪里去?
从小陪伴天子长大,这份殊荣,不是谁都能有。
他庆幸自己送人送得快,每每想起,都能仰天大笑三声。法家诸人已经同意,将暂时摒弃门户之见,提供资源,助他的小弟子一臂之力;依晁错的天资,未来九卿有望,三公……不是不能畅想!
张恢眯起眼,悄悄与大贤们说起:“那日,叔孙通还没回府,就被儒门叫了过去。”
“哦?”有人显然对卧底传来的消息非常感兴趣,面色肃穆,“儒家也有动作了?”
张恢点点头:“他们紧急传信给南阳郡守,催贾谊回长安。”
当即有大贤嗤笑:“不入流的手段……”
“不过尔尔……”
将儒家痛快地批了一顿,白发苍苍的老人似想起什么,叮嘱张恢:“恢啊,待晁错那孩子回来,你可要好好同他讲,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第151章
远在云中的晁错打了个喷嚏,此时,离长安派遣军队迎接梁王的举动已过去数日。
陈买从牛场回来,发现陈平含着笑,在案前提笔挥洒,似要抒发心底的高兴。陈买面上显出深深的困惑,不懂父亲在高兴什么,欲言又止间,陈平看他一眼:“回来了?”
陈买想问的话憋进了嗓子里:“嗯。”
陈平道:“看你身上都是土,快去清理一遭。我与你张良叔有事相商,晚膳便不用了,早些休息吧。”
“……”陈买惊悚了。
他虽然迟钝,却也知晓父亲一直将留侯视作竞争对手,什么时候叫过“你张良叔”?
他迷茫地站在原地,看着陈平风一样地离去。
深夜,两大传奇智囊聚在一块嘀咕许久,总算商议出几个办法,该如何布局草原、以待未来。他们的学生即将成为天子,草原诸事,也该早早地着手。
对于张良所言的联络北逃遗民,可当奇兵之用,陈平也是认同。他轻声道:“遗民苦匈奴久矣,只是,这事怕是有些难度。你当先帝没有派人联络过他们么?”
当年逃去草原的,有六国遗民,更多的是不愿归汉的老秦人。在他们心中,永远只有一个陛下,那便是秦皇;永远只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大秦的子民。南归新生的刘氏王朝,是背叛,他们宁愿守着秦皇开创的无上荣光,沦为异族奴隶,衣不蔽体,朝不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