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一个约莫50岁出头,身材挺拔精干的老者带着法务走进来。
自信冷静的扫了众人一眼,目光瞥过藤井野和沈天南,又看了看一众康明股东面前的合同。
“我应该没有来迟。”
他微笑着道。
刘玉华立刻站起身,满脸笑容介绍道:“这位是百草堂中药集团董事长江明哲,大家应该都认识,我就不多介绍了,江董这次来也是有意收购我们公司,并且开价6个亿。”
江明哲微笑点头:“我出价6亿!”
“6个亿还是低了点!”
刚。。。。。。
林晓风在收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后,心中虽有期待,但也明白这次国际医学论坛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一次展示中医药魅力的机会,更是一个让全球医疗界重新认识中医药价值的契机。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场合必然充满挑战与质疑,尤其是来自西方现代医学领域的专家们。
为了更好地准备此次演讲,林晓风召集了整个研究团队,包括赵明远、李教授以及几位核心成员。“这次论坛意义重大,”他严肃地说道,“我们必须拿出最有力的证据和研究成果,向全世界证明中医药的价值。同时,我们还要准备好应对各种可能的质疑。”
赵明远首先开口:“师父,我觉得我们可以重点介绍那套基于‘天人合一’理念开发的新疗法。它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且得到了系统的科学验证。”林晓风点头表示赞同:“不错,这套疗法确实很有说服力。但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多具体案例来支撑我们的观点。”
于是,团队开始分工合作。赵明远负责整理近年来所有成功案例的数据,并制作成直观的图表;李教授则带领跨学科小组深入挖掘古代文献中关于整体健康观念的理论依据;而林晓风本人则专注于撰写演讲稿,并反复推敲每一个用词,力求做到既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性。
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媒体也对林晓风的受邀展开了报道。虽然大部分声音持正面态度,认为这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重要一步,但也有一些批评者提出质疑,称中医药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难以融入现代医学体系。面对这些舆论,林晓风并未急于回应,而是选择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
随着论坛日期的临近,林晓风决定亲自前往几个典型病例所在的地区,再次确认治疗效果并收集第一手资料。其中一位患者是来自北方某偏远山区的农民老王,他曾因长期患有慢性胃病而痛苦不堪,但在接受林晓风团队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后,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当林晓风再次见到老王时,对方感激涕零:“林大夫,您真是救了我的命啊!以前我吃再多西药都没用,现在终于能正常吃饭了。”林晓风微笑着安慰道:“不用谢我,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过,我希望你能把你的经历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好处。”
随后,林晓风还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记录下老王从患病到康复的全过程。这段视频后来成为他在论坛上的重要演示材料之一。
时间很快到了论坛召开的那一天。会场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一座现代化会议中心内,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医学专家齐聚一堂。作为特邀嘉宾,林晓风被安排在主会场进行主题演讲。
走上讲台时,林晓风身着一套深色西装,精神焕发。他用流利的英语开始了演讲:“各位同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领域??中医药。尽管它的历史可以追溯数千年,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我们正在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力。”
接下来,他详细介绍了“天人合一”理念的核心思想,并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他还特别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诊疗中的应用,引起了全场观众的浓厚兴趣。
演讲结束后,进入提问环节。一位来自美国的医学教授率先发问:“林先生,我们知道中医药讲究辨证施治,但这种诊断方式似乎过于主观,如何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林晓风从容回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已经开发出一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辅助诊断系统,能够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患者的体质类型和病情特征。”
另一位欧洲学者接着问道:“那么,对于那些无法用现有科学方法解释的疗效,你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林晓风微微一笑:“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也许今天的未知正是明天的突破点。我们所做的,就是不断探索和验证,努力找到其中的规律。”
他的回答赢得了阵阵掌声,也让许多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听众逐渐改变了看法。论坛结束后,多位外国专家主动找到林晓风,表达了希望进一步交流合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