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都没有,连风都没有。
一年、两年、三年……
他等累了,心思也淡了,强迫自己接受玄鳞不会回来的事实,可内心深处还是保存一丝不切实际的、天真的幻想。
又是一年桃花开。
李青辞参加殿试,获二甲传胪,赐进士出身。
李家一门两进士,被传为一时佳话。
来李府道喜的人络绎不绝,门槛都快磨薄了一层,高琼枝长兄携其夫人、小女,亲自登门向李青辞贺喜。
对于他们的来意,李青辞心知肚明,他只露面简单客套两句,并未接茬。
待他们走后,高琼枝回到正堂,朝着他直言道:“我兄长虽然官职不高,但他是吏部文选司的主官,掌管官吏的班次、职级以及升迁调动等事宜,若你想快点往上爬,少不得他的助力。”
李青辞看着她没说话,心知她会错了意。
见他不开口,高琼枝道:“你是不满意我这侄女?她相貌品行俱是中上,你娶她不亏。”
李青辞叹了口气,摇头道:“没有不满,令侄女很好,只是我没有娶妻的打算。”
高琼枝眉心一拧,正要再问,却被打断。
这时,下人来禀:“大少爷,老爷唤您过去问话。”
“知道了。”李青辞掀袍起身,转身离去。
这些年,他父亲一路高升,现任户部左侍郎,官居正三品。
但住的还是当初那个二进的宅子,只不过在娶高琼枝进门后,买下了西边的邻宅,中间打通,重新修葺大门连为一家。
如今,西院腾出来给他住,他爹和高琼枝住在原处。
稍稍走了一段,他来到正房东侧间,站在门外喊道:“爹。”
屋内并未有人应声,只响起一道指节敲击桌面的轻叩。
李青辞推门进去,直接道:“您找我有事?”
李贞泽搁下笔,眼神离开案桌,身体后仰靠在椅背,冰冷的视线审视李青辞:“你要去工部?”
李青辞点头:“是。”
他一早就向高琼枝表明了去处,高琼枝没说什么,当即就去找了她在吏部任职的兄长。
话音落地,李贞泽那张一脸病容却依旧俊美的面上露出轻蔑,语气冷漠:“也就这点出息,跟你娘一样,浑身一股小家子气。”
在外人面前,李贞泽永远儒雅温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天然的风雅,好似春日清风,光风霁月,而在发妻、长子面前却是这副一脸鄙薄的嘴脸。
此时,屋内骤然响起一道闷响,李青辞扯过一旁的椅子,拖拽到李贞泽对面,施施然坐下。
面对自己亲爹的鄙夷,李青辞并未恼怒,反而微笑道:“你到底是在说我和我娘,还是说你自己?”
当年,李贞泽因精通府县的赋税、律法,被圣上钦点为状元,后去户部任职,如鱼得水。
可他一个出身低又尚未及冠的年轻小子,怎么能知晓那么多公文里才有的详情,那都是因为他有一个任县丞的岳丈。
可惜,等他一朝鲤鱼化龙,再看见伴在身侧的鲤鱼便心下不喜,这条鲤鱼见证了他当初的不堪,会时时刻刻提醒他自己是什么出身。
所以,李贞泽对李青辞母子越来越不喜,最后,甚至到了见一面都厌恶的程度。
太可笑了。
李青辞看着李贞泽,眼神如出一辙的冰冷。
“即使我外祖父官位不高,我娘也是官宦人家出身,我外祖母家是皇商,而祖父临终前只是个秀才。”
此话一出,李贞泽瞬间脸色铁青。
李青辞掸了掸衣摆,神情淡漠:“不管你再怎么否认,都无法抹去是你攀附我娘这个事实,我外祖家资助你读书科考,我娘的嫁妆都拿去给你上下打点,连这座院子都是我外祖家掏的钱。”
“爹,我从小就好奇一个问题,你是怎么能做出这种忘恩负义的恶事却面不改色且丝毫不以为耻。”
李贞泽眼角抽搐,多年的涵养在儿子这几句轻描淡写的话里化作飞灰,他端起砚台就要砸向李青辞。
“爹,我劝你三思。”李青辞坦然坐着,面无表情道,“若你砸中我,我就穿这身衣裳去工部报到,供人观赏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