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中央在10年前所料,客机市场迟早会杀成红海。麦道的MD808182当年是不是还不错?可MD80的结构限制了升级潜力,加上麦道公司不思进取,现在MD82已经被卷死了。麦道公司巨额亏
损,可能过两年要被收购。
至于比麦道还要小众的航空公司的客机,坟头草木已郁郁葱葱矣。
到1994年1月,第1000架C29秦“出厂。波音737是第2700架出厂。空客A320是第540架出厂。
这个对比不太公平,因为C29是1984年投入量产的,空客是1988年,而波音737是1967年。
还是只看上一年度产量吧,1993年波音737产量是152架,C29是110架,空客是117架,三者大概在一个水平线。
算各自的手持订单数,波音737是550架,C29是570架,空客是515架。也大概在一个水平线,C29险胜。
C29现在手里有那么多的订单,是因为苏联。俄航现在独立核算成本利润了,那可不得挑运营成本最便宜的客机使用么。而且,C29可以用人民币买。
当去年俄航、乌克兰航、哈萨克航等几个航空公司组团"刷"地一次从国际客机租赁公司租下85架C29时,欧美的航空和工业类杂志一齐悲愤地大叫"中国人在吃冷战红利”。
把C29搞出来并且搞成了气候,大飞机这层窗户纸就捅破了,接着搞C39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C39非常简单,就用C29的发动机,装四台,宽体机身,从C29的33座椅变成343,搞定。
但后来仔细算算帐,可能不太行哎,四发结构复杂造价贵,维护费用也贵。由于四发的风阻大,油耗可能也拼不过双发。一型客机是要不断推出改进版生产很多年的,如果基础没打好,以后都没改
进价值了,这个项目就死了
西飞一咬牙,就搞双发了。
设计个双发的远程客机倒是没问题,但是,单台推力30吨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呢?
在1986年国内还真没有。
的。
因此C39是装罗尔斯罗伊斯的造达700进行试飞的。在1987年签订发动机订购合同时,西飞C29是遄达700的唯一客户,甚至可以说遄达700就是罗&罗为了满足C39的需求而从遄达600基础上改出来
到了1989年,空客着急忙慌地要搞A330,遄达700才有了第二个客户。
1990年,C39开始在国际市场招揽订单。1990年11月,C39原型机试飞。1992年量产型机试飞,在1993年全球试飞结束,1994年1月第一架交付航司的C39出厂。
1993年12月,成飞的涡扇11也终于通过了阶段试飞,30吨推力级别的三转子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直径达2。42米,净重4。8吨,最大推力31吨。
量产的C39,可选的发动机一共有三种:罗&罗的遄达700、成飞的涡扇11、通用电气CF680。选用哪种发动机取决于客户是哪国以及哪个阵营的所以才有通用电气CF6插队进来,如果不装
CF6,C39可能卖不到北美。
让西非吃惊的是,空客硬是开加速挂搞出了A330。C39的第一架在1月份交付,空客的第一架A330要在1994年7月交付。空客手中也一堆的A330订单,毕竟他们也不是完全自由经营竞争,后面有欧
共体欧盟的补贴,头几年亏号本卖也无所谓。
。。。。
《中国将拥有自己的“空军号”》
“在西飞的C39汉远程干线客机下线之际,中国民航、空军军事航空部联合宣布,中国将以C39客机为基础,设计一款国家领导人专机。”
“这意味着中国的领导人专机队在不久的将来全部采用国产飞机。”
“当前,中国的领导人专机有两种固定翼客机,第一种为C29秦’,用于国内中远省份考察或对临近国家的出访,属于国内专机;第二种为波音747洲际专机",用于洲际出访。在1982年采购波音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