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海军就认为这个基洛夫级不是特别适合中国海军。”
“它确实很大,巨大,250米长,但是武器搭载量对不起它的吨位。苏联人说它有三百枚导弹,可有两百枚是近程防空导弹之类的,真正的主战武器就是96个S300F垂发装置,还有20个重型导弹发射
牛,116枚导弹。其中重型导弹发射井还是45度倾斜的。
“咱们一万吨多点的导弹巡洋舰,128个导弹垂发装置,三弹通用。”
总装、海军装备部干脆利落地否决了买这艘半成品核动力巡洋舰的想法。
中国海军的导弹巡洋舰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盾舰,从一代的蒸汽轮机变成燃气轮机,代是倾斜发射装置,二代就是通用垂发了;代的是早期相控阵雷达,现在装备的是能同时跟踪锁定500公里范围
内700个空中目标的三代大盾。
至于核动力什么的,这么说吧,常规动力巡洋舰烧油是没错,但是把它三十年所用的燃油全部加起来,把油钱算进去,燃气轮机+三十年用油的总价还是比核动力系统的造价便宜不少。
那航母为什么要用核动力?那是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有特别的要求。而且,即便采用了核动力,航母在战斗中的补给周期也就是达到和常规动力的巡洋舰、驱逐舰持平。舰载机的航空燃油消耗量太
大了,把推进的燃油舱省了,拿来装航空燃油,还凑合吧。
。。。。。
“顿河航天公司?你们能做什么呢?”
火星工程总指挥孙家栋在北京接待了这个据说是列宁格勒刚成立的航天公司的商务代表,亚历山大科季科夫。
科季科夫:“我们是新成立的航天公司,当然现在我们公司的硬件设施还不完备,因此没有大规模的制造能力。但是我们有人,我们的主要技术骨干是原0KB1和0KB52设计局的人员,在各自的专业
领域都是精英人员。顿河航天公司现在可以为火星计划提供的业务是”
“软件编程。”
孙家栋:“很行啊,科季科夫同志,看来你们研究过现在火星计划的进展,知道在整个研发工程中软件开发的需求特别大。我们国内有巨大无比的软开池,很多公司都能承接航天软件代码的编制,不
过有你们一一个加入也不是坏事。
科季科夫:“孙总指挥,我想顿河航天公司与其他的中国国内的软件开发公司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人员,包括代码编制人员在内,都是曾在航天一线工作过的专业人士。除此之外,我们还
有另一一个优势:
“我们手中有极大数量的苏联航天发射的一手数据。
孙家栋:“什么?你们怎么会有的?”
。。。
科季科夫说的没错,他们有一手数据,470次航天发射的回传参数或者遥测参数数据。这些都是苏联从1957年到1988年的航天发射。
当然,苏联从1957年到19888年发射的运载火箭并不止470次。所以这个顿河航天公司的数据不是苏联航天局的那版完全版数据,而是这个公司的人员各自离职再入职的时候自带的,汇总起来,
一共有470次。
顺便说一句,这些最底层的纷繁复杂的原始数据并不在以前中苏航天合作共享的范围内。
但是有意思的是,苏联百多次"质子”火箭的发射一手数据,顿河航天公司竟然收集齐了。
孙家栋:“科季科夫,达瓦里。。。。你们。。。的这些数据,来源是不规范的,不,是违规的。。。。”
科季科夫:“但是我能保证它们是完全正确的数据。当然,我不会对外公开说有这些一手数据,我只是让您相信,我们公司在进行代码编写的时候,是有强有力的原始数据做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