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盒子是用上等的木材制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有祥云瑞气,每一个图案都栩栩如生。
皇太极轻轻打开盒子,随后小心的拿出了里面的东西。
而这里面的东西不是别的,赫然便是两份一模一样的传位诏书。
诏书之上,用蒙、汉、满三种文字书写着皇太极的旨意,那便是册封豪格为皇太子。
只等皇太极咽气之后,豪格便可以顺利继承大位,成为大清国的第二任皇帝了。
查验过其中的内容和之前一般无二后,皇太极这才松了口气,随后他看着这两份诏书,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感。
这两份诏书是在松锦之战战败、回到沈阳之后皇太极亲自写的。
他原本的计划是将其中一封诏书交给豪格,让他心中有数,做好继位的准备,另外一份则一直留在自己身边,等到自己死后,众人自然会发现。
到那时,豪格再将诏书拿出来,便可以顺利继承皇位,名正言顺地执掌大清的江山。
但是最终,皇太极还是没有将这其中的一份诏书交给豪格。
这并非因为他要立其他人为继承人,而是他考虑到了一些其他事情,不得不这么做。
皇太极心里清楚,如今大清内部的局势实在是太复杂了。
别说是他的几个儿子了,就连他的几个兄弟对皇位一直也是虎视眈眈,觊觎已久。
他们就像一群饥饿的狼,时刻盯着皇位这块肥肉,自从他咽气之后,就会一拥而上的争抢起来。
毕竟,满清不比大明,从来没有长子继承传统。
就连皇太极的爷爷、皇太极的父亲、包括皇太极自己都不是长子,可他们还是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勇猛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最终登上皇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豪格顺利继位,面临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
再加上这几位兄弟个个手握大权,在军中素有威望,各自拥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真要是直接宣布豪格成为继承人,估计他们会立刻跳出来闹腾,甚至有可能引发一场血腥的内乱。
到那时,大清内部自相残杀,元气大伤,大明必然会趁虚而入,大清的江山社稷将岌岌可危。
一时间,皇太极仿佛看到了那血腥的场景。
兄弟们互相残杀,士兵们在战场上倒下,百姓们流离失所,大清的江山在战火中摇摇欲坠。
皇太极其实也曾经考虑过在自己死的时候,将这几个有野心的兄弟一并带走,以绝后患!
但很快他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因为他深知这几位兄弟在军中的影响力极大,真要是把他们全杀了,豪格又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控局面,到时候只会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大清将陷入无尽的动荡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多尔衮之前在战场上打光了他的军队,皇太极还允许他重新建军的原因。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兄弟几人继续相互争斗,相互制衡,从而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只有这样,大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保持稳定,逐步发展壮大。
可即便如此,貌似依然不能保证豪格能够顺利继位,等皇太极死后,这皇位之争似乎还是注定要发生的!
想到这里,皇太极突然只觉得心口一阵剧痛,仿佛有一把锋利的刀子在狠狠地搅动。
那疼痛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地向他袭来,让他几乎无法忍受。
皇太极下意识地伸手捂住嘴巴,却感觉一股热流从喉咙涌上,紧接着,一大口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他的手和床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