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中给大宝小宝扇着扇子,小声感叹了句:“生不逢时。”
两口子唏嘘着旧人旧事,却也不敢说太多,聊了两句,就打起精神看孩子。
裴老爷子不反对丁果小打小闹的摆摊,是因为对接下来的形势有信心。
邵寻萍是因为家里亲戚当年有做生意的,那风风火火飒爽的形象,一直存在她的记忆里,是她欣赏的长辈。
接下来的时间,丁果就每天早出晚归的做她的小生意。
卢文明那边还挺顺利,收到货款后第三天就打包全了丁果这边想要的东西发了出来,还送来一封信,信上说他找到了做双肩包的厂家,但很遗憾,人家暂时不对私。
他还找过小作坊,问问人家能不能打版制作,小作坊要问他们这边要的量。
这个量卢文明可就说了不算了,写信来问丁果,要不要做这个生意。
不过暑假的时间是不够用的,要是有这个想法,可以准备准备,提前下单,寒假的时候做起来。
丁果还找了趟于少芬,请她吃饭,笑嘻嘻地道:“于姨,您给我介绍了个人才。”
这生意能不能做起来另说,但有这个想法还肯下功夫去跑腿,真是难得。
于少芬听完,笑的不行:“是人才你应该请人才吃饭,请我干啥?”又道,“我还真不知道小卢有这方面的天分,我就是知道那个小伙子人不错,性格很豁达。”
在农场时,以她当时的情况愿意跟她接触的人不多。接触的人里能成为朋友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小卢是其中一个,也是刚好考回羊城,能给丁果他们带路的人,别的纯属误打误撞。
时间到八月下旬,丁果跟大勇联系了下,问他收没收到通知书,得知还没收到。
宋玉玲也有点焦急,跟丁果出摊时小声道:“大勇被工业学院录取了,通知书是分批寄出去的,丰宁离首都不是最远的,按正常的时间算算应该到丰宁了,我让大勇去邮局查一查。”
说完也不知道是安慰自己还是安慰丁果:“不过这种时候信件大量堆积,送信是不如平时,我们去年就是,可能大勇的信就在邮局里堆着呢。”
她也找这边邮局的同事帮忙查了,有记录,早就发走了。
丁果道:“让大勇多跑跑邮局!”
宋玉玲点点头:“大勇现在都不出差了,只跑市里和市区附近。”
不过现在各地邮局忙翻天,大勇去邮局人家也不一定有时间帮他找。
主要是知道了结果,可迟迟没拿到通知书让人心里不踏实。
第237章237二合一
大勇去邮局查,邮局的工作人员确实忙得根本顾不上,说还有不少信件压着,没送到个人手里,让他再耐心等等,还狐疑地问他,这么笃定自己就一定能考上?
因为是老丈人私下帮忙查的信息,丁大勇也不好明着说出来,只能憨憨地笑着解释说估过分,觉得把握很大。
邮局的人不以为意,也没把大勇的话放在心上。
去邮局问的并不是只有大勇一人,其他人也去问过,都是自己有把握却迟迟等不到通知书,迫不及待直接来邮局问的。
所以丁大勇的行为倒不显得多奇怪。
又等了几天,大勇的通知书还是没收到。
丁果也觉得心里不踏实。
不是她把人往坏里想,而是冒名顶替上大学这种事在这个年代确实很猖狂。
丁果把电话打到丰宁运输公司,接电话的人帮忙去喊人,十几分钟后再打通,对方说丁大勇请假去了邮局。
下午再把电话打过去,这回联系上了大勇。
丁果:“通知书收到了吗?”
丁大勇有点疲惫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没有,今天我还碰到了好几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人也去邮局问情况,邮局只说让我们回去等着。我看过签收记录,没有我的名字。今天一同去找的人里有个说想看看他们的信件明细单,还被邮局的人骂了。”
各地送来的信件、包裹,都有记录单子,他们想看这个,邮局那边肯定不能让外人看。
丁果:“邮局不会优先安排通知书信件派发吗?”
丁大勇:“邮局确实会先安排邮递员送通知书,但每天过来的信件很多,他们说可能有看漏的时候。”
丁果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别再去找了,就等着,哪怕等到开学没收到通知书也别再去查。”
丁大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