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罗尼拉来了背后的黑板,指着上面的人物照片和情报资料。
“根据初步情报显示,扎卡和他的手下,就藏匿在这座名叫巴希姆的小镇,镇子里大约有三千多人口,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妇女儿童之类的平民,所以我们行动时,需重点注意隔离非战斗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安全!”
最后一句话,不用多说,众人也都明白。
想想看,美方既然都已经明确凯伊达的精确据点,直接动用自杀式导弹。
一发不行就来两发,便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将扎卡干死。
不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怕误伤平民。
毕竟,谁也不知道目标建筑底下,是否还藏有地下安全屋和隧道。
为了确保行动成功,势必就要加大导弹数量,袭击将不可避免地摧毁周边城镇。
所以才要派特种作战小队执行斩首任务。
一方面,可以面对面确认情报中的目标是否真的是扎卡,另一方面就是能够最大化规避误伤。
毕竟,目标地可不是美国,而是也门,本身就处于敏感地带。
一旦出现平民牺牲,势必要影响他们在国际上的舆论风评。
所以。
这场行动的关键之一,就是必须能辨别和保护非战斗人员。
众所周知。
恐怖组织最擅长洗脑和伪装,经常会发生极端分子利用老人、妇女等身份,进行恐袭,甚至还有孩童持枪。
就像尼泊尔事件所遇到的童子军训练营一样。
“目前我们还没有彻底掌握凯伊达基地内部的武装分子人数,对于这些人,第一优先原则,是不要俘虏,而对于主要目标扎卡,‘抓捕和击毙’均可,并将其尸体带回;
其次,回收所有可能的文件、电子数据、硬件以及用于情报评估的材料!”
听到罗尼提及“不要俘虏”,翻译过来,就是当场击毙。
看来美方也不在乎是否活口。
他们策划这次行动只有两个目的:
一、解决掉扎卡,让民众明白,他们有能力维持社会安全,减少恐慌情绪;
二、弄清东瀛和巴西两次惊变空袭的幕后真相。
而顾几在听到后面的计划内容时。
果然如他先前分析的那样,中情局和特种作战司原本提出了三种行动方案,分别是:
用B-2轰炸机对院落进行高空精确轰炸;
或者出动多枚巡航导弹实施“直接打击”;
最后才是派遣特种部队通过直升机进行速降攻击。
由于CIA目前还无法排除存在地下掩体的可能性,若采用轰炸方式,需要炸弹数量太大,足以将整座小镇都推成平地。
最重要的一点,是就算轰炸成功,他们也无法获取任何尸体或证据来证实扎卡的存在或死亡。
万一这时候凯伊达再蹦出来一个蒙着面叫“扎卡”的人。
那么整场行动就等于全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