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事恐怕另有隐情。”贾环沉声道,“定州藩主此举,恐怕是想试探我大乾虚实。”
“试探?”皇帝皱眉,“若他真想试探,那便是自取其辱。”
“陛下所言极是。”贾环点头,“但倭人狡诈,若贸然出兵,恐有不测。”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皇帝问道。
“臣以为,可先派使者前往倭国,询问其意图。”贾环道,“若其真有意挑衅,那便是自取其辱。若其只是试探,那我大乾亦可早做准备。”
“好。”皇帝点头,“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
“臣遵旨。”贾环拱手道。
皇帝沉吟片刻,忽然道:“贾卿,朕听闻,你已派人潜入倭国?”
“回陛下,确有此事。”贾环坦然道,“臣已命人前往倭国,查明其军情,再做定夺。”
“你倒是思虑周全。”皇帝微微点头,“只是,此事若被倭人察觉,恐有性命之忧。”
“陛下放心。”贾环道,“臣所派之人,皆是忠心耿耿、智勇双全之士,必能完成任务。”
“好。”皇帝沉声道,“贾卿,此事关系重大,你需谨慎行事。”
“臣明白。”贾环再次拱手行礼,“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皇帝挥了挥手:“你退下吧。”
“臣告退。”贾环转身离去,心中却隐隐觉得,这场风波,恐怕才刚刚开始。
……
夜色渐深,贾环回到府中,命人将最近收集到的倭国情报尽数呈上。他坐在案前,眉头紧锁,翻阅着一份份密报。
“倭国幕府虽为中央,但诸藩林立,各自为政。定州藩虽有七万军,但幕府未必能调遣自如。然则,若幕府真有意封贡,又岂会任由定州藩擅自出兵?此事疑点颇多……”
他沉思片刻,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人物的名字:幕府将军、定州藩主、倭国天皇。这些人,才是解开倭国局势的关键。
“若幕府真有意封贡,那定州藩出兵,便是其内部不稳之象。若其无意封贡,又为何屡次遣使前来?其中必有隐情。”
贾环心中疑惑更甚。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庭院,思索着对策。
“倭国之事,绝非表面这般简单。若幕府真有意封贡,那定州藩出兵,便是其内部不稳之象。若其无意封贡,那扣留使者之举,便是有意挑衅。”
他心中隐隐觉得,这背后恐怕另有推手。
“若幕府真有意封贡,那定州藩出兵,便是其内部不稳之象。若其无意封贡,那扣留使者之举,便是有意挑衅。”
贾环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若幕府真有意封贡,那定州藩出兵,便是其内部不稳之象。若其无意封贡,那扣留使者之举,便是有意挑衅。”
他心中已有决断。
“李三此行,不仅要查明倭国军力,更要查清幕府与定州藩之间的关系。”
翌日清晨,李三便启程前往倭国。贾环亲自送他出城,叮嘱道:“此行凶险,你需格外小心。若遇危险,可随时放弃任务,保命为先。”
“属下明白。”李三拱手道,“属下定不负王爷所托。”
贾环点头,目送李三远去,心中却隐隐觉得,这场风波,恐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