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娘娘她貌美心狠 > 130140(第40页)

130140(第40页)

重压之下,朝堂上都想着怎样明哲保身,倒是没人敢在这时候汲汲营营,追寻利益,同时也盼着朝阳殿早日颁发圣旨,将此事了结。

毕竟几位重臣都见过陛下了,都说陛下神智清醒,只是受伤颇重,虽无性命之危,但也要好生静养。

可沈将军回京半个月了,刑部仍是热热闹闹,朝阳殿依旧毫无动静。

不少官员在底下猜测:要么是天子准备下狠手,弄得比两年前的江南贪腐案还狠,要么就是承恩公他们撒了谎,陛下其实根本就没有意识。

……但这后一条可说不通,在此之前,承恩公府、老太师与沈家可没有多大的交集。况且,太皇太后膝下可养着一位皇子呢。

还没等众人猜测外,宫中就下发了圣旨。

除了蓝家狠了点,是成年男女处死,其余流放外,剩下涉事和被检举的官员都按照律法处置。

刑部那边也收了手,放出一批人。

就在朝堂上松一口气的时候,尉鸣鹤恼恨之时说的原话就传出宫外。

诛九族,人彘,凌迟……

这些刑罚,在以仁孝治国的大定王朝,还没有执行的先例。

再听天子所言,竟是要将涉事官员,不论是否知情,不论犯事大小,全都满门抄斩。而宁州行宫的宫人与侍卫更是逃不开,每人杖责四十大板,到时候能不能留下性命,全看天意。

好在沈皇后宅心仁厚,以祖宗家训和明君之道苦苦劝谏,方让天子改变了主意,有了最终流出的圣旨。

宁州行宫那儿则是受到了沈皇后的懿旨,只说侍奉不当,全员罚俸半年。

可同时,沈皇后还说,今年唯恐大雪,给宁州行宫拨的物资加厚了一倍,这样一算,即便罚俸,宁州行宫的人也不怕冷着冻着了。

这时候,又有一则消息传出。

说是在宁州行宫养病的、大皇子的生母霍氏,在天子到行宫的当天就莫名暴毙,最后追封的旨意还是沈皇后向太皇太后请的。

若那四十大板真打下去,整个行宫连给霍氏办丧仪都不成,叫那霍氏躺在行宫里,这不是让大皇子与太皇太后面上难看么?

再然后,沈皇后以边疆将士卫国辛苦为由,请了陛下圣旨,给边疆送去丰足的粮草兵马。不光是定国公坐镇的北疆,还有南疆与西疆亦是。

这些消息在十月初陆陆续续地传出,从朝堂到民间,热议如沸。

后头甚至有说书人与话本人以此为基本,创作了《贤后》这个故事。

等到了年关,天子性情冷漠暴戾,而沈皇后敦厚娴淑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

接下来两月,又有不少官员被寻了错处,甚至有一位因正旦节贺表上有一句肖似蓝县男从前的诗句,就被撸了官职。

后头却又复了原职,变成罚俸。

——想也知道,莫约是沈皇后求情。

这样一来,满朝文武皆是谨言慎行,做好分内之事,力求少上奏折,省得被天子挑刺,莫名其妙就丢了乌纱帽。

所幸现在尉鸣鹤并不上朝,诸事都是通过承恩公、沈将军和韩督公等整合送入宫中,再由沈皇后念诵传达。

又因这个缘由许多官员感念上述几人在陛下面前顶着,尤其是沈皇后,不知道帮多少人挡下了飞来横祸。

腊月十六,京城大雪。

殿中省奉沈皇后之名,在皇宫东西侧门开设粥棚。

定国公府与平虏将军府首先相应,将粥棚放到了靠近京郊的贫民巷子。随后相应的是如今皇商第一的甘氏,凡是有甘家产业所在的地方,都开设粥棚,甚至分发御寒的衣物,并且指明了是相应沈皇后的仁心命令。

一时之间,沈皇后的贤名传颂过大定的国境。

与之相对的,是愈发显得默默无闻的天子名声,一旦被人提起,不是被悄悄地蛐蛐残忍,就是与沈皇后的美名做比较。

百姓们都在庆幸,幸而还有个贤德宽仁的皇后时时规劝。

冬日雪天,每每出门做事,看到热气腾腾的粥棚,都会在心底由衷谢一声沈皇后。

外头虽是冰天雪地,然而却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状。

黑纱笼罩的朝阳殿虽燃着地龙、温暖如春,可殿内却是一片安静死寂。

尉鸣鹤喝完了倒人胃口的苦药,半倚在床上,垂眼去看自己的双腿。

帷帐遮住外头略白的日光,落下一片阴影,将床榻上难以挪动的两条腿覆盖住。

乍一眼望去,就好像枯倒的两根树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