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姜崖的说法,决赛是精华中的精华,是时候培养观众的付费习惯了。
其实这个决策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反对声最大的竟然是梁家洼老支书梁有仙。在梁有仙看来,决赛就不应该在溶洞大厅举办,这里面空间小,仅能容纳三百人,就应该摆在溶洞大厅外面的开场空地上。不收费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时候人山人海的才显得决赛好看,决赛重要。
半决赛那天获利的是金竹村,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让他眼红得不行。决赛他们梁家洼村必须也要这样,而且必须超过金竹村。
先不说有多少人愿意花大钱观看决赛,只来这么少的人,他梁家洼村的农家乐连口肉汤都喝不了。
姜崖听到梁有仙这个想法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质疑,而是高兴。大家伙总算学会思考走哪条路才更有利于自己赚钱,尤其愿意放弃即时利益,放眼全局利益,这格局确实打开了。要知道去年他可是费了好多口舌才让金竹村同意□□洞免费。
然而这次决赛参观资格必须掏钱才能获得。
姜崖讲了三个理由。
第一,越是在热度最高的时候关门比赛,只提供数量有限的观看位置,越是能引得更多讨论。梁家洼村、梁家洼溶洞、梁家洼山歌团就能获得更多热度。
第二,门票起步价一百,前排核心位置两百。仅此一项,算下来一场决赛,也能获得几千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姜崖和市电视台谈好了转播权。要不是竹坑乡太过偏远,加上溶洞闭塞,信号不佳,最优方案当然是采用直播形式。但好在这次是市电视台主动来谈合作方式,在正式比赛后的第二周周六晚上在市频道播出。也就是这次比赛将作为《乡村大舞台》的节目内容。一方面直接解决了市电视台每周六晚必播《乡村大舞台》的压力,另一方面竹坑乡能借着市电视台再好好地露次脸。双赢的结果谁不喜欢。如果决赛闭门操作,只接待少量观众,越是藏着掖着,那市电视台彼时的收视率则更高,竹坑乡获利更大。
第三,最为重要。若是第一届山歌赛初赛、半决赛和决赛都以免费形式进行,以后再想收费就难了。何不趁着这次传输给大家一个重要信息:山歌传唱者不是闲来无事,不是谁都可以,他们表演的是艺术,传承的是文化,有资格获得大众的尊重,有资格获得劳动报酬。其实姜崖还有更深层的目的,梁家洼溶洞的实景表演一直上座率不高,他t这次费这么大心思操办,就是想让大家清清楚楚地认识到这台表演值得票价。
他耐心地对梁有仙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老爷子没想到的地方悉数掰扯清楚,到底看看走哪条路利大。梁有仙听得一愣一愣,可他总自持比姜崖多吃几十年盐,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听到最后,他知道是自己格局小了。
这下再一次被姜崖给搞得下不来台。方才他大声叫唤的样子在这小子眼里不知道是不是很好笑?
“有仙叔,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们三百张门票都卖出了。”姜崖笑道。
梁有仙一惊,“真的?”之前梁家洼溶洞实景演出一张票二十块,每晚上座率还不足60%。这次票价少则翻五倍,多则翻十倍,竟然都卖出去了?!
“是的。还有好多人打来电话想买票,但票已经卖光,他们只能一周后在电视机里看决赛表演。”
梁有仙深深松了口气,“还真是被你小子算到了。”
姜崖:“主要是咱们的参赛选手在初赛、半决赛的表现太两眼了。我对他们有十足的信心,喜欢他们的人非常多。”
梁有仙啧啧两声,“那可不!”
他当然知道。自从张建德夫妇参赛后,好些人来看实景表演就冲着他们两个。这对夫妻也是场面人,男粉丝来看老婆,老公不生气,女粉丝来看老公,老婆不生气。和和美美地跟各自的粉丝拍照合影。
让他更开心地是,历桃这小丫头也被他招到了山歌团。许她堪比县城超市收银员的工资,她还能干自己最喜欢干的事,团里的人也都是她的老师……重点是离家近,能照顾到家里的弟弟妹妹。
这丫头是有些天赋在身上的,情感表达能力强,身段唱腔拿捏地像是上辈子就是唱戏出身的,随便往台上一站,自有她的风流韵味,惹得不少年轻小子往她身边卖殷勤。她的粉丝也不少。
只可惜史小翠任凭他怎么笼络,这女人就是没松口同意。她的□□嗡、三弦书都是一绝,一个人就能撑起半个舞台,看来看去她的粉丝就属她最多。不过她不来也好,一山不容二虎,她和张建德夫妇之间怕是只能留一个。只要她被金竹村笼络了去,梁家洼村能把山歌这个金子招牌紧紧抓在手里就行了-
山歌赛决赛这天,整个竹坑乡已经到了一整年最冷的时候。然而梁家洼溶洞内却暖意洋洋。这个溶洞就是典型的冬暖夏凉,洞口极小,外面的冷空气进不来,洞内则保持着恒温,非常适宜看表演。
能从两三百个参赛选手中夺得前十的名额,已经证明自己的实力。比赛还没开始已经可以预料到一会儿比分将会如何前咬后追。唯有前三名才能拿着巨额奖金走人,不可谓不慷慨,也不可谓不刺|激。没有夺得前三名的人,不管你分数如何,也与奖金无缘。
决赛的评委采取专家评分制,还是之前那五位专家,至于大众评审资格则给了在场的三百位观众,他们可以选出本次山歌赛“最美歌者”、“最具潜力歌者”、“最具表现力歌者”等荣誉称号。
十位选手按照抽签顺序上台。既然是决赛自然要拿出最厉害的看家本领。
最有冠军模样的张建德夫妇回归山歌本色,将两人相识、相爱、相伴、相互扶持的故事编了曲词唱了出来。两人都是穷人家出身,文化水平都不高,然而两人因爱唱相识,因为唱曲走在了一起,也因为唱曲将彼此作为最知心的支持者。他们顶住了来自父母的压力和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走乡串街,上山下乡。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请他们去,他们就去。哪怕主家只够请他们唱一支歌的钱,他们也愿意去。甚至有些主家掏不出钱,只要管饭他们也愿意。就这样,不停地为了喜欢的事情锻炼自己,两人的技艺越来越强,后来被程宿招进了山歌团,算是有了正经工作。
许是这是张建德夫妻发自肺腑的人生总结和感触,唱词直白朴素,直抵人心。不加修饰的情绪在此刻得到了最大的展现,被收音的巨大溶洞放大又放大……还是得是坐在现场才能获得如此震撼的体验。
在场的观众纷纷鼓掌不说,还有人高兴得往台上扔米面油!
是的!米面油!字面意思上的米面油。
以前旧社会那些戏台上的角儿经常被台下的疯狂粉丝“投喂”金银珠宝,谁收的越多,谁的角儿就越大。这习俗延续到现在就朴实多了,人们现在最看重的就是吃好喝好,米面油最实惠。
除了米面油这些硬通货,还有红糖白糖饼干等小礼物。
显然张建德夫妇受到很多在场观众的喜爱,两人演唱结束台上就被塞了好多此类的礼物。两人联手鞠躬,表示感谢。就在此时,这两天竹坑乡的风云人物黄建中竟然也施施然招招手,他身旁的两个男人抬起一大捆甘蔗送到了台上。
黑魆魆一大捆,好几十根,被绑得整整其实,就这么被送上了台。
一下子所有人都看了过去。要知道黄建中本就是最近被讨论最多的人,“受冤枉的有钱老板”这个标签紧紧贴在他身上。前两天他从派出所出来后,无惊无喜,还跟往常一样每天在街上江边溜达,正常跟人打招呼,好像一点也不介意被冤枉似的。今天还买了高价票坐到了决赛观众席的前排,还送给张建德夫妇这么一大捆甘蔗。
要知道竹坑乡本地人绝少种甘蔗,平常能吃到的也是北方那种黄皮甘蔗,细细的,甜味有限。黄建中拿出手的可是从南方运来的黑皮甘蔗,粗壮甘甜,价格不菲。关键他还特别大方地送了一大捆。
着实大方!
张建德夫妇朝黄建中鞠了一躬笑着说谢谢。
姜崖沉沉看了一眼在众人惊诧眼光中颇为自得的黄建中,朝洞口走去-
这夜太冷。几乎没人在街上溜达。住在街上的人早早钻进被窝要么看电视要么睡觉。此时的陈家大院里透着亮,时不时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在这么寂静的夜越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