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哥爷,祭祀祖陵并非小事,您年纪尚小恐难胜任。”
“我和我大哥一起去。”永琏道,他想说汗阿玛当年代皇玛法祭祀时,也差不多这个年纪。
乾隆这时候才看向李卫,“李公先下去吧,这儿有个来捣乱的,朕先把他打发了,回头再和你们商议。”
李卫答应一声,退了出来。
走出养心殿,李卫才意识到不对,您觉得二阿哥捣乱,不是应该直接打发二阿哥吗?打发我干什么?
皇上不会想揍二阿哥吧?
李卫心疼二阿哥一瞬,二阿哥胆子太大,也是该敲打敲打。
乾隆才没有打儿子,他只是凉凉瞥一眼永琏,“二阿哥真有本事啊,还想代朕祭祀祖陵,那你说说,朕凭什么让你去?”
“因为汗阿玛放不下京城的事儿。”永琏道:“往年也就罢了,今年是百年不遇的高温,灾情十分严重。您心里挂念着灾民,出行必然心中不安。”
“那朕取消行程就是了,何必让你一个小孩子去?”
“您登基以来就惦记着祭祀祖陵,不去恐怕心中不安,而且这件事已经定了,盛京那边礼仪也安排好了,这时取消,白费了很多人力物力。”
乾隆点点头,“那朕就推迟几日,等秋天再去。”
永琏笑眯眯道:“这次灾情不是高温过去就能结束的,秋天禾苗欠收,朝廷要忙着拨款赈灾,若处理不好还会出现流民灾民,您那时出行,又会影响百姓秋种。”
乾隆:“……”
这也是他和李卫争论的点,李卫说秋天再去,他说秋天去同样会影响到百姓,照这样下去,他一年四季都不能出门了。
乾隆想了想,“可朕已经答应你皇玛嬷了,一再推迟,她老人家恐怕不高兴。”
永琏:“……”又来了又来了,只要遭到反对,就说是太后想干。您这么大人了,总让额娘帮着背锅真的好吗?
永琏在心里忍不住翻白眼,面上却还笑眯眯的。“今年各地官员忙着赈灾,招待难免不周,到时候皇玛嬷路上受了什么委屈,您更要心疼,不如等风调雨顺的时候,或者等火车修好了,您再带皇玛嬷东巡,今年先让儿子去探探路。”他说着压低声音,凑乾隆耳边,“顺便帮您看看沿路官员赈灾的情形。”
乾隆听到这儿,深深看了永琏一眼,然后在他额头上戳了下,“你以为你很聪明?”
永琏:“不……不聪明。”
乾隆:“那你还想帮朕监察官员。”
永琏道:“您给我安排几个聪明人。那些官员能糊弄得了儿子,肯定糊弄不了您安排的人。”
乾隆没好气:“……朕直接派心腹官员去就行了。”
“派官员去祭祖陵,您肯定觉得不够重视,心中不安。”
“那你二十四叔公和你五叔他们也比你靠谱。”乾隆没好气,摆摆手,“去去去,把你兄弟们叫来,朕考校功课。”
永琏噘噘嘴,跑去叫大哥他们。
乾隆看着儿子跑出去的身影,在心里哼了声,这小子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竟敢主动要求代行祭祀。
幸亏自己春秋鼎盛,不会多想,若自己年迈,听了这话肯定要生气。
但他现在不但没生气,反而有几分欣慰。自家懒儿子终于有了点上进心。
自己代汗阿玛祭祀景陵时,也正好是十三岁。今年永琏也是十三岁。
如果自己这时候让永琏代替自己去,有着非凡的意义,等于再次告诉群臣,永琏和自己当年一样,是内定太子。
这小子不会也是冲着这点,才来毛遂自荐的吧?
等考校完儿子们的功课,乾隆又问永琏,“你刚和李卫说,愿意带你大哥去?”
永琏点头,“如果您同意,我也想带上三弟,我们兄弟三人路上有个伴儿。”
乾隆:“……”好吧,是自己想多了。
他没好气地瞪了儿子一眼,“想得美,你以为出去玩儿呢,呼朋引伴的。”
永琏:“那您打算让谁和我一起去啊?”
乾隆哼道:“朕再想想。”
永琏高兴地跳起来,“这么说汗阿玛是同意让我代替您去了?”
乾隆:“京城灾情严重,朕记挂百姓,不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