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琏:“……”
第68章第六十八章我有意见
乾隆一出门就是俩月,九月中旬才回来。
母子俩一点都不像经过旅途劳累的,红光满面。倒是永璜很累,回到京城先躺了两天。
汗阿玛说他大小伙子不能坐马车,让他骑马。
他从来没受过这个罪。
他就和永琏说:“你幸亏没去,路上可累了,帐篷住着也不舒服。”
永琏:“大哥从前不是立志要当大将军的吗?”
永璜脸一红,“那是明瑞的志向,不是我的。”
永琏对着大哥比羞羞脸。
永璜:“……”
兄弟俩在屋里说说笑笑,乾隆则在养心殿召见官员。
回京后他连着忙了两天,才把该见的官员都见完了,连下几道升降调任的文书,又去后宫看看后妃们。
过了好几天经过允裪提醒,才想起潘振承还在宫里。
他忙召潘振承入宫,他带回的东西有些乾隆已经看过了,还尝了葡萄酒和啤酒。
葡萄酒还不错,怪不得皇玛法喜欢。啤酒真的喝不惯,乾隆赏给允禧、弘昼他们了。
高跟鞋更没用,而且这高跟鞋还是男人穿的。在大清没有任何销路,直接堆库房里。
八音盒倒是挺精致,之前大清也有卖八音盒的,都很贵。
乾隆就留了两个八音盒给造办处,让那边的匠人仿造,剩下的赏赐给宫里几个孩子。
这些东西是潘振承专门孝敬皇上的,此外他购买的大量毛呢和西洋钟则走正规流程,销往各省。
当着乾隆的面,潘振承才汇报皇上给他安排的秘密任务,在英国、荷兰留了几个细作。
这些人都是有一技之长的,有的因医术被当地贵族雇佣成为家庭医生,有的是大厨,给英国富商做了几道中国菜,对方瞬间被征服,还说要投资让他在伦敦开大清酒楼。
还有几名妓女,被当地富商看中。
虽然这手段有点上不得台面,但英国人和大清的人长相不同,很难融入他们,哪怕是这些职业,也容易被怀疑或者排挤。
但既然要和西洋往来,安排细作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些传教士们,某些时候也是担任了细作的角色,在探听大清的消息。
潘振承还跟乾隆汇报了已知的英国殖民地。
英国在不断扩张,而曾经的法兰西在路易十四死后,渐渐有了摔落之相。
具体要怎么处理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就不是潘振承要操心的了,他只管做生意。
乾隆让他回十三行后另起炉灶,开一家商行,负责和洋人的贸易,如果能在西洋开一家贸易公司,就更好了。
有了乾隆这句话,潘振承也就有了底气。高高兴兴回了广东。
而随潘振承一起去西洋的几名织造局官员和粤海关的人,乾隆也一一召见了,命他们尽快改良出能织出毛呢的织机,织几匹毛呢看看。
因为织毛呢需要大量羊毛,正好庆丰司有牛羊,这些人就在造办处试手。
不到两个月,几匹哆啰呢和羽纱就织好了。
乾隆和皇后看了,都说这面料和传教士进贡的差不多。
乾隆又让允禄、弘昼、张廷玉等人来看大清织出的毛呢。
张廷玉就建议,在西北开纺织厂,专产毛呢。一来西北牛羊多,二来那边天气冷,大家更需要御寒的面料。
还有人建议跟准噶尔和罗斯国做生意,他们也需要毛呢。
虽然那边富人御寒穿貂,但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貂的。
“先不着急和罗斯国做生意,听说朝鲜冬天也挺冷的,咱们可以先把毛呢卖给朝鲜。”乾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