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从前很少去外城,最近领了这差事,天天往外城跑,和小摊小贩打交道时,特地换了粗布袍子,假称自己是来京城赶考的穷书生。
几回下来,认识了一些小摊小贩。
能固定一个地方摆摊的,都是手艺不错,且和这条街上的地头蛇有交情的。
因为小摊的桌椅碗筷都需要成本,食物也就卖的贵些。
挑着扁担沿街叫卖的小贩不需要这些成本,卖的东西就便宜些,许多百姓更喜欢买小贩的食物。
味道不好就拿回家加工一下,像沿街卖的这种烩菜,回家加点米饭面条,一家人分。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已经算不错的菜了。
毕竟这年头油贵,很多人家舍不得炒菜。
但小贩的生意也不好做,他们同样要给街上的地头蛇交钱,虽然比摆摊的交的少,但因为他们走街串巷,不止要给一人交钱。
如果不交,就会有官差来撵他们。
遇上生意不好的时候,他们一个月下来净利润不过二三十文,连一斤猪肉都买不起。
傅恒细问了那些地头蛇的来历,里面竟然还有搬到外城住的旗人,靠着和官差是亲戚,在街上横行霸道。
傅恒心说这事儿比问价还重要,直接进宫向皇帝姐夫汇报。
地头蛇敲诈小摊小贩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乾隆生气归生气,没当什么要紧事,让步军统领衙门去查就是。
直到他听傅恒说,这其中大部分是搬去城外的旗人,或者旗下包衣。乾隆的火气才真正窜起来。
他登基后还特地命人调查各旗没有房屋居住的旗人,分给他们房舍。家中贫困的,还给他们分了钱粮。
谁能想到这些人放着朝廷给的房子不住,住到外城去欺压民人百姓?
傅恒把几条街上地头蛇的名字都记下来了,和他们相熟的官差有的能打听出来,有的小贩们也不知道,
“这还只是南城的几条街巷,其他地方或许也有。”
傅恒听过不少旗民之间的矛盾,民人提起旗人就像洪水猛兽一样,又反感又害怕,之前他还不能理解,这回算是体会到了。
旗人这样目无法度,肆意妄为,民人对他们能有好印象才是奇怪。
乾隆喜欢汉人的文化艺术,却也很注重满汉之别,旗人受到优待是应该的,身份比民人尊贵也没什么不对,但与此同时,旗人要有旗人的风骨气度,怎么能去当欺压小摊贩的地皮流氓?
这是在丢满人的脸,丢朝廷的脸啊!
“此事你不必管了,朕亲自过问。”乾隆说着就吩咐太监传召步军统领鄂善。
过年其他部院衙门放假,步军统领衙门是不放假的。
傅恒无官无职,自然不好插手这件事,将几个小贩的住址写下来后便欲告退向皇后请安。
乾隆点点头,“这件事不要告诉皇后和永琏。”天子脚下出这种事,显得他这个皇帝很无能,乾隆可不想让妻儿知道这些。
傅恒应是,见了姐姐,只说自己帮着二阿哥问价,不但认识了三教九流的人,还吃了不少东西。
“让旁人去做这事儿未必会如此细心。”皇后道。
她后来问过永琏,为何不派内务府的人去,永琏说内务府虚报价钱已经是常态了,他们知道宫里要在外面卖东西,为了后续捞钱方便,很有可能从报价开始就撒谎。
儿子对内务府的行事作风如此了解,皇后只当是先帝和皇上教他的。
其他外臣,永琏又接触不到,让明瑞拜托傅恒是最合适的了。
傅恒道:“听说皇上命二阿哥和庄亲王协同办理此事,臣能有幸帮忙,自然要尽心竭力。”这可是小外甥头一回办差,办好了百姓都要感念他的好,办不好少不得要被笑话。
小钮伦一听舅舅来了,也跑来和舅舅说话。
“外面的烩菜好吃吗?御膳房改良了几次,昨儿呈上来的烩菜味道好多了。”
上回大家一致觉得不能往烩菜里加羊肉,御膳房就用羊肉羊汤单独做羊肉面,烩菜只放猪肉和各种素菜。
“小摊贩卖的烩菜舍不得放调料,没什么滋味。”傅恒道:“酒楼里的烩菜用了高汤,味道自然鲜美。”
钮伦就说让小舅舅多留一会儿,今晚御膳房还会送菜过来。
永琏让御膳房连着做了三天实验,一是要试怎样配菜最合适,二也是想估计一下每日剩菜能做多少量。
这几天御膳房做好的吃食都送去内务府,让他们带回家去分了。
小钮伦也很有参与感,二哥让她帮着尝尝味,她就认真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