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纪大人在的话,他肯定会说不等他的。”
“是为了纪大人的面子吗?所以要等他回来。”
这话说中王县丞的私心。
纪大人辛辛苦苦筹办起来的新化肥作坊,要是不等他,直接开业,岂不是可惜。
这样的话,白白少一样政绩。
此时纪阳倒是可以插话:“放心吧,我哥不是交代过了吗,他不会计较的。”
“在他看来,百姓们先拿到肥料,才最重要。”
不仅如此,连帮忙定制锅炉的煤炭张管事都带话,说是他有个老友,很需要大量化肥。
问王县丞他们能不能多做一点,让他好给老友交差。
按照现在老作坊的产量,肯定是不成的。
但要是把新作坊开起来,就不是问题。
思来想去,再想起纪县令的性格,王县丞咬牙道:“那就开。”
他做了多年副手,知道他们这些做副手的,最忌讳抢正印的风头。
不过他也明白纪霆纪县令的人品。
明白这次的县令不会计较,才敢做此决定。
门北县新的化肥作坊终于投入使用。
纪霆这边,终于开始阅卷。
一千多考生的三场试卷。
全都看完,需要耗费巨大精力。
阅卷官们还默契推举纪霆为主。
毕竟他的才华有目共睹,大家都相信他的能力。
话是这么说,但卷子看到最后,纪霆也是头昏脑胀,他忍不住道:“文章浩如烟海,已经快不认识字了。”
众人苦中作乐,也跟着调侃几句。
纪霆也发现了,原来看乡试的文章是这种感觉。
怪不得很多人直接落榜,文不对题的,胡言乱语的,话都说不清楚的,实在太多了。
估计会试的时候,这种情况会好很多。
八月二十九。
朔州科举放榜。
学生们兴高采烈,纪霆他们这些官员睡得昏天黑地。
等到九月初二,纪霆便告辞离开。
在贡院期间,都是青竹帮他收发信件。
他已经知道门北县新化肥作坊已经开始做肥料了。
这种大事,肯定要回去看看。
还有城北孩子失踪是怎么回事,拍花子的人为何只选城北?
他们县城北住的几乎都是军属,那些人不知道吗?
知州跟学政知道他惦记任地百姓,自然是放人。
不过还是感慨一句:“春风得意啊。”
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听闻纪霆他堂弟在老家考上了举人,名次还不错。
还有他未来小舅子,考上京城乡试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