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北县县令看着县里粮食产量,几乎都要疯了。
开什么玩笑。
一亩麦子能产三百六十斤?!
在普遍二百多斤的朔州。
你们均产三百六?!
纪大人以前怎么不说啊!
如果是他的话,早就广而告之了!
说起来,门北县出了六个武进士的事,已经是一个大功。
现在这个粮食产量,更会让他青云直上。
可他又深知,这不是他的功劳。
全都是上一任纪知县,也就是纪霆留下来的。
纪霆怎么就那么低调啊!
外面说什么,他都不信了。
这样的官员要不是好官,那谁还是啊。
门北县县令思索再三,赶紧把他们县里的粮食产量报上去。
不仅如此,还把他们当地产量极高的事,告诉自己同僚好友。
一经宣传之后,整个朔州都知道,门北县的粮食产量有多惊人了。
不对啊。
这个县令难道有什么好办法?
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本地粮产提高这么多?
朔州有些知道实情的官吏,低声道:“不要再说了。”
为什么不说?
他们还要去取取经,看看怎么提高粮食产量啊。
有些人实在看不下去,只好说了实话:“那新县令,去年十月份到的门北县,这第一年,粮食产量就这么高,真是他做的?”
“你若有心,就去查查前几年的产量再说。”
等查出来之后,不少人沉默了。
自宝泽十三年开始,门北县粮食产量,税收,每年都在逐步增加。
尤其是十四,十五。
也就是去年跟前年,数字一年比一年好看。
但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啊?
难道因为,门北县化肥作坊的事?!
其他人不知情就算了。
他们当官的还不知道,这是京城内斗,波及到纪霆吗。
他们知州,为何一直不吭声啊。
不少人意识到问题。
纪霆这般政绩,却一直无人知晓。
只怕是有人刻意为之。
很快,赵知州两个儿子,都在国子监读书的消息,悄然泄露。
这可不是纪霆做的。
谁在官场上没几个政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