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侧边的门都开好了。
特意挑选了极为宽大的房间,让印刷老师傅自己布置。
这是门手艺,除了老师傅跟两个徒弟之外,其他人都不能进去,等到收拾妥当了,才可以雇人帮忙。
门北县还是很好雇人手,但在纪霆建议下,找了残疾不算太严重的人去帮忙。
剩下的事,就不用纪霆操心了,有纪阳盯着,有事随时汇报。
纪霆则趁着这个冬日,把科举心得给写了。
没想到吧,都当官了,还要靠上学那点知识赚钱。
在这期间,印刷作坊试着印最基础的四书五经,也是调试机器。
印的时候纪阳连连惊奇。
印刷老师傅跟他两个徒弟,对这书的熟悉程度,竟然远超过于他。
尤其是老师傅,不仅可以一字不漏地背下全文,甚至知道各个版本之间的不同之处。
这般熟练的本事,岂止是一个牛字可以形容。
不过让纪阳奇怪的是。
老师傅认字,会背,但写得却不成,有的字还缺胳膊少腿。
老师傅摇头:“哪里会写,以前就是靠死记硬背的。也没有笔墨可供练习。”
等有余钱的时候,又没了工夫。
等有了工夫,又没了心情。
纪阳沉默许久。
可恨他有那么好的读书机会,却不思进取。
等他回衙门的时候,显得格外消沉,纪霆听说后,也没劝小四继续回去读书,他只是道:“印刷老师傅没有读书固然遗憾。”
“可你若硬套你的事,就是刻舟求剑了。”
“如今的事情正是他专注擅长,并有所骄傲的,你应该做的,是找到这件事。”
纪阳思索许久。
他擅长什么?
看游记吗?
还是说,试着自己也写一写。
他还欠大伯三十篇文章呢。
当天晚上,纪阳奋笔疾书。
不过他没写游记,而是把这些日子的见闻记录下来。
最近发生的事情,堪比他过往十八年的经历了。
白日,就在官学印书房。
教谕每日看着耗材流水般耗尽,心疼得不行。
他还要忙着明年县试,也是两头跑。
即便如此,纪县令科举心得写出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跑过去。
这种好东西!
大家都要看啊!
但只见那书册封面写着《科举心得童试篇》
没错,这东西分有三本。
接下来还有乡试篇,会试篇。
一本比一本贵,一本比一本干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