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霆他们几个则认真读书。
也就八月十五放假那日,带着万秀才他们回了卓家过中秋。
他们都是从外地过来,京城没有亲人。
原本同乡会的官员商人们,想着接他们回各自的同乡会去过节。
不过三个地方的老乡们都扑了个空。
八月十四晚上,卓家就派了马车去接,把四个孩子都接回家了。
说是八月十六早上再送过来。
同乡会众人知道后,约着去卓家送了份礼物,算是没再提。
放在之前,他们绝无机会去卓侍郎家送礼的,没想到借着家乡几个孩子,竟然跟侍郎家搭上线。
要说在京城的老乡们,确实会帮一帮同乡人,但顶多凑点银钱,能不能立足还是要看自己。
不过他们也都感激纪霆的帮忙。
否则这三孩子,不会那么快适应国子监的生活的。
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放在一边。
纪霆他们过中秋期间也没闲着。
因为按照旧例,八月二十到二十五期间,会有各科的小考。
若考过了,夫子就会再教他们新的内容,以及增加学习科目。
考不过的话,就说明他们水平不过,必须再精进。
四个人当中,有两个没过,就不会增设。
所以他们必须努力不拖同窗后腿。
这件事,还是中秋放假之前,陈夫子临时讲的。
原话是:“既然遵循旧例,那国子监的教法也要跟上。”
所以,现在不仅学生自己遵循旧例,就连夫子也遵循了。
也就是国子监祭酒官员等人没开口。
这简直是自下而上的改进,任谁都不能说什么。
而祭酒的不开口,同样是一种默认。
那是本朝太祖的旧例,谁要是反对,那总要说个一二三四吧。
到时候又是一轮口水战。
反正成不成,不如看看纪霆等人能不能坚持。
多数人,肯定是不信的。
毕竟以他们自身来看,他们肯定不行,便由己推人,觉得别人也不行。
不过夫子们的旧例还未整理出来。
因为从开始那会,教法学规只有九条,之后增加到二十七条,再之后是四十条。
里面有的适用,有的不太行,所以要进行删减。
估计等到本月月底,国子监的教法学规就会正式出来。
国子监的改革,竟然用这种方式在慢慢推行。
过完中秋,纪霆等人返校读书。
很多人还想着,他们过了个假期,回来之后会不会懈怠。
谁知道人家完全不会,反而愈发精神。
每日寅时起,戌时睡。
再有每日课业,二百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