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各有各的事。
他们过来,也是因着纪霆头一日上学,故而等他一会儿,还开口道:“晚上等着我们来接,到时候给你接风洗尘。”
说罢,这些人便散尽了。
明显是太过无聊,过来找乐子的。
跟他们来国子监一个目的。
等这些人走了,万秀才他们三人的脸色明显极差。
方才那些人随口说的话,却实在刺痛他们的心。
“国子监很好进啊,家里听说我们要过来,其实还有点不情愿。”
“他们听说你来,这才答应的。”
“对了,你怎么还考上秀才了,是你自己读的吗?我也回老家考一个吧。”
这些话在他们口中稀松平常。
但听在万秀才三人耳朵里,却尤为刺耳。
他们辛辛苦苦考上的秀才,被这些权贵子弟质疑。
而被家乡视为高高在上的国子监,竟然是这些纨绔子弟,随随便便都能进来的。
不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来。
而是不情不愿地进来。
这跟他们收到皇上圣旨时,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当时有多高兴,现在就有多沮丧。
能被皇上钦点的文章,必然是极好的。
而写出这样文章的书生,也是天底下极聪明的人。
其实在刚进国子监,看到那么多小厮仆从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了。
现在更是如此。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方才被纪霆点拨了几句,此刻又被打回原形。
万秀才三人变得尤为沉默。
此刻只剩他们四人,气氛更加凝重。
纪霆欲言又止,刚刚跟其他三人拉近关系,现在又疏远了。
不过他也能理解。
打个比方说,本以为国子监是最好的学习,自己辛辛苦苦考了进来。
然后发现,这里面的学生不仅不用考,还有点嫌弃此地。
对这些贫而好学的秀才来讲,是极大的不公平。
纪霆算是处于两者之间,有些不好说。
纪霆为了缓和气氛,去见国子监祭酒之前,把自己所知道的情况一一说出。
国子监的建立就不用说了,他们都学过,前身如何不必赘述。
现在说的,则是国子监的官员组成。
“从本朝太祖到如今,国子监也算几经变化。”
“如今设祭酒,司业,监丞,典簿,皆一人,后有博士三人,助教十六人。”
这里只挑重点地讲了。
祭酒,从四品,可以当作是国子监的校长了。
平日并不总在国子监当中,他在朝廷礼部还有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