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此刻的纪霆,是写不出来的。
再看后面,还有一篇他的文章,读起来同样有趣。
府试文章看完,接下来便是各县的童试文章了。
他们宜孟县还排在前列,很容易就看到前三的文章,听说这三人都过了府试,成了秀才。
看来他们县的水平着实不错。
当然,这也意味着,宜孟县的竞争压力极大。
想要通过县试,都是很难的。
听说他们县的县试,一次约莫有三四百考生,但去府试的名额,则只有三十个。
三百多人里,只挑三十个。
要确保自己确实是十里挑一的人才。
而且这三百多人,还要有家里,以及家学私塾夫子的保书。
让秀才以上的书生给里做担保。
水平太烂,或者有作弊嫌疑的,都会被追责。
纪霆他们这边肯定没事。
他爹一个进士,文夫子是举人,都可以给他们作保。
这也是确保学生着实有水平的一个保障。
不对。
现在还要准备县学摸底了,怎么就开始考虑县试的事。
纪霆摇摇头。
把注意力放在各县考题,以及前三名的文章上。
可以看出来,各县的县试,考题基本集中在四书上,只有一到两题的五经内容。
就算到最重要的州试,五经内容依旧不算多。
院试更不用提,考题都有种自由发挥的感觉。
这让纪霆稍稍安心。
他的重点,一直在四书上面。
五经的《诗经》《礼记》也在加快进度。
想到明年考试,有个五六成的把握?
这五六成看着很少,但听到其他书生耳朵里,已经很了不得了。
多少读书数十载的学生,都不敢有这样的信心。
纪霆迅速看完,重点又翻了本县的题型。
今年明年,本地县学官员,以及衙门官吏都没太大变动,所以题目也不会脱离这个范畴。
所以只要练习这些题目即可。
这么想着,纪霆已经动手抄录题目了。
他的学习习惯一直很好,就连文夫子看见都愣了下。
再对比自己摘录的题目,跟纪霆抄下来的考题,内容基本一致。
不仅以后天分,还勤奋,甚至有悟性。
读书最重要的几项,他都占了。
这样的学生要是考不成科举,那科举就不是选拔人才的机制了啊。
文夫子越看这个学生越满意。
大有一种,若文家书院不要他的话,自己就干脆在纪家家学继续教书算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