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又是创造过奇迹的人,好像信了也没什么?
他能二十八天拿到私塾大比第一,未必不能比肩他爹。
纪霆可是不管这些的。
回到则修院之后,他便把许久没读的四书重新摆出来。
说来惭愧,私塾大比之后,他也没怎么翻过书了。
现在再看,颇有些陌生感?
纪霆先完成了今日的课业,文夫子给每个人布置的课业都有针对性,按部就班完成即可。
剩下的时间,这继续用来看书。
这次的看书,跟之前完全不同。
那时候纪霆仗着脑子好用,直接把这些东西囫囵吞枣咽下去。
应付应付私塾大比就算了,真正参加科举考试,还是不行的。
就看唐家的,唐四少爷,他去年私塾大比得了第四,按理说成绩已经很好了。
但去真正的童试,却还是不行。
再看文夫子给他的任务,就是通读四书。
放在其他人那,都是先通读,然后背诵。
也就纪霆这里不一样。
文夫子知道他会背,甚至会默,可依旧要求他通读。
这次的读,是用心读,带脑子的读。
背诵只是背诵而已。
跟真正的通读理解,是两码事。
纪霆点上蜡烛,继续今日的功课。
上辈子的他是个理科生。
这辈子要纯粹的背文科了。
认真去看自己背过的东西,很容易看进去。
即便是纪霆,也要强迫自己静下心。
而且越看下去,越觉得字他都认识,如何解释是个问题。
虽说有他爹的笔记在,可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释义,有时一字之差都会有不同的解释。
文字之间没有标准的答案,既是难解之处,同样也是有意思的地方。
大房的纪霆在认真读书。
二房小四小六同样在看。
他们两个进度有些像,布置的课业也差不多。
都是一边通读,一边背默。
但除此之外,小四还有一篇游记心得要写。
小六作为女孩,却要写一篇四书解意。
二房大哥哥看着他们俩的功课的,颇有些奇怪。
按理说小四纪阳要科举,应该写四书解意才是。
小六倘若想游山玩水,纪家也供得起。
怎么偏偏反着来。
不过纪大哥并未多讲,只让他们好好学即可。
文夫子来的不容易,大家能学多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