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那今天要做什么呢?
昨天一条鱼都没有钓到,鱼饵都用光了,买一批新的鱼饵,再去尝试钓鱼吧。
吃过早饭之后,她很快又戴上了自己的草帽,背上了自己的鱼竿,去往卖鱼饵的店。
路上经过了那间茶楼,发现策论公告板前依然围着一大群人,她也好奇自己写的东西,有多少人赞同,有多少人反对,就挤进人群去看了。
发现自己那张纸上画满了玫红色的圆圈,立即抱臂,得意地哼笑了一声。
却发现在自己策论旁边出现了一篇新的,是那个姓沈的人写来驳斥她的。
《酷刑利弊论》
“重审之下,所得未必真,如非重刑,所得必为假,此人性也。夫幼童者,碎碗碟而隐于母亲……”
谢煜慢慢看完了。
这位沈庚戌坚持酷刑的作用,表示虽然酷刑可能得到虚假的情报,但是如果没有酷刑的话得到的情报一定是假的,这是由人性决定的。
她旁征博引,进行了大量的推论,得出的结论是酷刑的整体收益大于缺陷。
还在文章里专门用一段讽刺了那些有‘愚者之仁’的学子,认为如果让这些人来治理国家,国家很快就会死于外敌的铁蹄之下。
谢煜读完,鱼饵也不去买了,先冷笑一声,转头就进了茶楼。
老板早早地就将纸笔准备好了,就等着这个草帽怪人来呢。
昨日,二人对立的策论早已被流传出去,吸引了许多好事者来观看,她的这间茶楼一时间在京城里名声鹊起。
她巴不得这两人多吵一点,吵得更精彩些。
谢煜拿了纸笔就坐下,洋洋洒洒地开写。
她主要论证的是非暴力审讯也可以得到真正的信息,如果审讯人只会使用酷刑审讯,那么就代表此人能力不足,乃国家之害。
慷慨激昂地写着写着,脾气也上来了,在文章里说酷刑使用者既无才能又无良心,也无对国家之忠心。
酷刑之下,如果能够得到情报,就可以被算成审讯者的功绩;如果战俘嘴硬,在审讯中死了,也无法被视为审讯者的无能。
她在一楼的大堂中坐了半个时辰,期间一边写一边喝茶,还要了一碟瓜子慢慢嗑。
丝毫没有注意到楼上正有个人在紧紧地盯着她。
茶水喝完了,瓜子吃完了,谢煜也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页,起身出门,贴到了公告板上。
公告板前的许多人都是在看她这篇策论的,见她贴上了新的一篇作为回复,都不由得欢呼起来。
谢煜挥挥手,又挤开人群,去附近的渔具店买了一大盒鱼饵。
坐在茶楼二楼的青年望着那顶巨大的浅色草帽离开,就紧跟着下了楼,粗读了一遍对方最新的策论,匆匆回了酒楼,拿起纸笔,写了个简短的条子。
“帮我贴到外面。”她随手点了一个身边的学子。
那学子拿过纸条一看,眼睛一亮:“沈姊大才!这次定能让那草帽怪人自认下风。”
她得意洋洋地挤进人群,把小条子贴好。
过了一会儿,谢煜终于从渔具店里出来了,手里还拿着老板热情推荐的最贵、最好的鱼饵。
见她出来,公告板前忽然有一个人奋力朝她挥手,“这位姐妹!快来快来!沈庚戌驳斥你了!”
“短小精悍,直指核心,沈庚戌不愧是今年公认的举子之首啊,我看她定是能够及第的。”
谢煜挤到人群前,看了那个只有两三句话的条子。
这个沈庚戌抓到了她的一个逻辑漏洞,犀利地嘲讽了她。
谢煜能忍受这个?
问了围观的群众,得知这个沈庚戌根本没有亲自出现,只是找人递了个条子贴过来。
更生气了。
感觉自己被蔑视了,对方凭什么这么有格调,都不需要亲自出现?
她眼珠子一转,顺手点了一个年轻的学生,问:“你是支持酷刑派还是反对酷刑的?”
那学生有一双圆圆的眼睛,有些激动,“我是反对酷刑的,我觉得你昨天的策论写得特别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