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说起这个,杨九娘低下头,眸中再次溢满苦涩,“我知道今日是你替江郎超度的日子,前几日我去府署时章大人就跟我提过了,只是…”她抿着唇,捏紧了拳,竭力克制住胸腔中翻滚的情绪,“我始终不愿面对江郎已死的事实,仿佛法事一毕,他就真的离我而去了…我我对不起他”
nbsp;nbsp;nbsp;nbsp;唐璎呼吸一窒,轻轻拍了拍她的肩,“你别自责,他若有灵,定然不舍得怪你,即使要怪,也只会怪那些害了他性命的恶人。”
nbsp;nbsp;nbsp;nbsp;杨九娘忽然抬起头,目露惘然,“你是说…那个贪官李翰林?”
nbsp;nbsp;nbsp;nbsp;“嗯…”
nbsp;nbsp;nbsp;nbsp;唐璎没有跟她说朱青陌的事。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太过复杂,连她自己都对背后的的势力一无所知,又何必去打扰一个未亡人。
nbsp;nbsp;nbsp;nbsp;杨九娘垂首,凝视着雪中的泥泞,良久不发一言。无数的香客来了又去,履下的脏污全都印到了洁白的雪地上,显得脏污不堪nbsp;nbsp;。不知过了多久,她忽然问:“章姑娘你说…天底下的官老爷都是这样的吗?”
nbsp;nbsp;nbsp;nbsp;“我不知道。”唐璎抬起头,望向远处的天空,那里的光色澄澈而透亮,与地下的污雪形成鲜明的对比,却是那么遥不可及。
nbsp;nbsp;nbsp;nbsp;“天底下的官员是否都是这样的我不知道,但是杨姑娘,我向你保证,我会尽己所能让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nbsp;nbsp;nbsp;nbsp;她转过身,面容冷肃,眸中的火光在瓦蓝碧空的映衬下,似有燎原之势。
nbsp;nbsp;nbsp;nbsp;第29章第二十八章“蒙了尘的明珠,有时还不……
nbsp;nbsp;nbsp;nbsp;愈临近年关,都察院愈发忙得不可开交。
nbsp;nbsp;nbsp;nbsp;一方软轿落在了正门处,守卫查过令牌后,将人放了进去。
nbsp;nbsp;nbsp;nbsp;“见过姚大人。”打远处来了个方长脸的人,身型细瘦,罗圈腿,远看去像根枯瘦的萝卜干。
nbsp;nbsp;nbsp;nbsp;姚半雪有些意外,“你如何知晓我姓姚?”
nbsp;nbsp;nbsp;nbsp;那人笑了笑,眼睛眯成两条缝,给人一种圆融又讨喜的感觉,“我同大人您一样,都是将将才被调上来的,只比您早到了两个多月,原先供职于经历司。”
nbsp;nbsp;nbsp;nbsp;他躬身行了个礼,“曹大人今早便说了,新的左副都御史今日会到,我见您又眼生,便猜测您或许就是那位新上任的姚大人了。”
nbsp;nbsp;nbsp;nbsp;姚半雪颔首,礼貌一笑,“罗大人好眼力。”
nbsp;nbsp;nbsp;nbsp;罗汇愣了愣,拱手笑道:“大人当真聪慧,竟知下官姓罗。”
nbsp;nbsp;nbsp;nbsp;姚半雪没搭话。要说他聪慧倒也不尽然,他此来建安原是要当佥都御史的,属于平调。可就在前不久,老御史靳平致仕,而本应被调来做左副都御史的陈升却因狎妓被人举报了,如今只落了个正六品的经历。
nbsp;nbsp;nbsp;nbsp;陈升被贬后,按理来说被被顺上来人应该是宋怀州,可他到底因科举受贿一案受了李翰林的牵连,反让他捡了这个漏,而他空出来的右佥都御史之位,就顺势落到了罗汇的手上。
nbsp;nbsp;nbsp;nbsp;姚半雪问罗汇:“总宪【1】大人呢?”
nbsp;nbsp;nbsp;nbsp;左都御史曹佑是都察院最大的官,理应是他第一个人拜访的人。
nbsp;nbsp;nbsp;nbsp;罗汇指了指前方的一间屋舍,“年关将近,院里的事儿也多了起来。从前几日起大人就一直守在值房内,已经好几日不曾回过家了,此刻怕是正在午歇,我替您通传一声。”
nbsp;nbsp;nbsp;nbsp;“不必了。”姚半雪垂下眼睫,“既如此,我便不去打扰大人休息了。”
nbsp;nbsp;nbsp;nbsp;他话音刚落,前边儿值房的门被人推开了,冷风灌入,里间走出来一人,淡淡道:“进来吧。”
nbsp;nbsp;nbsp;nbsp;见副都御史随总宪进去后,罗汇便识趣地离开了。
nbsp;nbsp;nbsp;nbsp;坐定后,姚半雪朝他一揖,“见过总宪。”
nbsp;nbsp;nbsp;nbsp;曹佑生了张不苟言笑的方脸,声音洪亮,说话时不怒自威,“怎么,如今你升了官,连声先生都不肯叫了?”
nbsp;nbsp;nbsp;nbsp;姚半雪低眉,“学生不敢。”
nbsp;nbsp;nbsp;nbsp;他言语间的刻板让曹佑颇觉无趣,遂歇了打趣的心思,微微活动了下筋骨,半真半假道,“做的不错,你我如今皆在都察院任职,又身居高位。咱们这层师生关系在外头是该遮掩着好。”
nbsp;nbsp;nbsp;nbsp;曹佑一壁研着墨,一壁闲话道:“你这回倒升得快。我和吏部商讨许久,也只让你得了个佥都御史的职位。你自个儿倒有能耐,竟能凭维扬一案入了陛下的青眼,不声不响就升了职,如今倒能与怀舟平起平坐了。”
nbsp;nbsp;nbsp;nbsp;拿不准老师的态度,姚半雪低眉道:“运气好罢了。若非李翰林乡试时做出捉刀、杀人之事,宋大人的名声也不会受到牵连,左副都御史一职这会儿更是轮不上学生。”
nbsp;nbsp;nbsp;nbsp;他向曹佑施了一礼,“数年师恩无缘以报,既然老师有需要,学生定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顿了顿,“仇、葛之死的真相,下官也当竭力而为。”
nbsp;nbsp;nbsp;nbsp;“好!”
nbsp;nbsp;nbsp;nbsp;曹佑脸上终于浮出了满意的表情,“赤芒,以后我们师生二人戮力同心,定能将建安的官场规训得如青州官场那般清明。”
nbsp;nbsp;nbsp;nbsp;姚半雪心中一震,万般感触只能化作一句“是。”
nbsp;nbsp;nbsp;nbsp;不知怎的,说完这句话,他脑中突然浮现出寒英的那句诘问——“若曹大人知道调过去的是您这样的人,怕是会后悔不已吧?”
nbsp;nbsp;nbsp;nbsp;思及此,他抬头望向低头写字的恩师,突然呼吸一窒,默默捏紧了拳。
nbsp;nbsp;nbsp;nbsp;姚光去世后,他跟老师生了隙,就此断联数年。若非因着两位佥都御史的死,老师身边无人可信,不得已将他调回了都察院,他都不知道两人是否还有再见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