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沈新盯着秦宁红润的唇看了好一会儿,才收回目光,转移思绪道:“过几日放假咱们回一趟南溪村吧。”
nbsp;nbsp;nbsp;nbsp;去山里瞧瞧有没有好东西,也得回去看看冯大青三个地种的怎么样,稻田养鱼有没有在实行。
nbsp;nbsp;nbsp;nbsp;秦宁如今抱着沈新已经很熟练了,他把脸放在沈新肩膀边边,不自觉地蹭了蹭,声音发闷道:“好呀,正好回去看阿婆和来福,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nbsp;nbsp;nbsp;nbsp;“也不知道冯七有没有把我交代他的事情完成。”
nbsp;nbsp;nbsp;nbsp;温热的呼吸使沈新的脖子微痒,他的手不受控地从秦宁腰间往下滑,又停在腰窝位置。
nbsp;nbsp;nbsp;nbsp;他深呼一口气,止住自己的妄想,说:“好,咱们早点上床睡觉吧。”
nbsp;nbsp;nbsp;nbsp;第二日清晨,甲班。
nbsp;nbsp;nbsp;nbsp;沈新摸了摸发髻,得意道:“陈兄,这发簪不错吧?这可是我夫郎亲自给我买的。”
nbsp;nbsp;nbsp;nbsp;陈志瑞应声回头,先是瞧了一会儿,实在没发现有何不同。
nbsp;nbsp;nbsp;nbsp;但见沈新兴冲冲的样子,他也不好泼冷水,附和道:“看上去是比往日更精神了些。”
nbsp;nbsp;nbsp;nbsp;坐在最前面的郑安景语气不屑,“不过是一个劣质簪子,也值得你这么显摆?”
nbsp;nbsp;nbsp;nbsp;沈新今天心情好,不介意多说几句,他说:“你这是还未成亲吧,我们夫夫恩爱,自然视内人的心意如珠似宝,你一个孤家寡人如何能懂。”
nbsp;nbsp;nbsp;nbsp;郑安景一噎,反驳道:“夫为妻纲,男主外,女子和哥儿主内,打理丈夫的衣食住行自是她们应当做的,你夫郎送了一个发簪,你就如此高兴,想来是夫纲不振。”
nbsp;nbsp;nbsp;nbsp;三两笑声随之响起。
nbsp;nbsp;nbsp;nbsp;说到激动处,郑安景站了起来,甩了甩袖袍:“大丈夫当顶天立地,你连家里的天都做不到,不配为大丈夫。”
nbsp;nbsp;nbsp;nbsp;沈新:“……”
nbsp;nbsp;nbsp;nbsp;这人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简而言之,腌入味了。
nbsp;nbsp;nbsp;nbsp;沈新的好心情好像都受到了影响,他懒得再辩驳,敷衍道:“对对对,你说得对。”
nbsp;nbsp;nbsp;nbsp;话音刚落,吴夫子便进了课堂,开始了今日授课。
nbsp;nbsp;nbsp;nbsp;又一日放假,沈新提前给二毛和三毛请了假,让古墨书和新来的阿谷和阿秀看着铺子,一家四口早早地收拾好,想架着骡车出城。
nbsp;nbsp;nbsp;nbsp;望江县大门紧闭,只有一个不大的侧门开着。
nbsp;nbsp;nbsp;nbsp;交通拥挤又堵塞。
nbsp;nbsp;nbsp;nbsp;沈新问了才知道,原来是赈灾使团今日到望江县,为了防止百姓冲撞到贵人,今日所有百姓进出都要走侧门。
nbsp;nbsp;nbsp;nbsp;一家人堵了将近两刻钟才出去,沈新驾车远离喧嚣的城门口,向前望了一眼。
nbsp;nbsp;nbsp;nbsp;浩浩荡荡的人马如密密麻麻的黑点,正奔着望江县而来。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