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他们是至交好友,也曾携手共游梁宋。时至今日,李白都能想到当时在梁宋玩耍时的景象。】
nbsp;nbsp;nbsp;nbsp;【他与杜甫,高适三人同行,一起骑马游街,便览名山大川。】
nbsp;nbsp;nbsp;nbsp;【那时候李白刚离开长安,浑身上下全都是赏赐,腰包鼓鼓囊囊,无论是下馆子还是住酒店,李白豪迈掏腰包:不要跟我抢,我来付钱!】
nbsp;nbsp;nbsp;nbsp;【虽辞官离去,但李白端的却是万丈的豪情。】
nbsp;nbsp;nbsp;nbsp;【他可以跟所有人说,是啊,没错,皇帝让我去当官儿,给我万千宠爱,但是我李白看不上官场,不想做了。就是这么任性!】
nbsp;nbsp;nbsp;nbsp;【有辞官这个由头,有皇帝给的那可观的赏赐,李白是可以这么说的。】
nbsp;nbsp;nbsp;nbsp;【没人去深究李白辞官究竟是因为,他不想做官,还是皇帝根本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nbsp;nbsp;nbsp;nbsp;【那时候的杜甫科考不中,那时候的高适,也仅仅只是万千落魄文人之一。】
nbsp;nbsp;nbsp;nbsp;【但李白交朋友从不看朋友是不是有钱花,是不是有官做,是不是有出息,他只关心和朋友玩的开不开心,而从没想过在朋友身上获得任何的利益。】
nbsp;nbsp;nbsp;nbsp;【那时候已有盛名的李白觉得,他与杜甫和高适就是好朋友了。】
nbsp;nbsp;nbsp;nbsp;【而时至如今,一切好像都变得不一样了。李白成了逆王党羽,是新皇的阶下囚,是一个落魄的将死之人。】
nbsp;nbsp;nbsp;nbsp;【而曾经的落魄文人高适,已经是有名的御史中丞,鼎有名的淮南节度使。】
nbsp;nbsp;nbsp;nbsp;【那是御史中丞啊,那是节度使啊,淮南是纳税重地,是油水最多的地方。这两个官无论拿出哪一个,都是实实在在掌握权力的大官。】
nbsp;nbsp;nbsp;nbsp;文武百官唏嘘不已。
nbsp;nbsp;nbsp;nbsp;张九龄感叹道:“当真是世事无常啊。”
nbsp;nbsp;nbsp;nbsp;颜季明猜测道:“如果李白跟那个叫高适的确实是有这样的交情,那说不准李白就是被他救的呢。”
nbsp;nbsp;nbsp;nbsp;年轻官员附和着:“是啊是啊,天幕不是说了吗,李白是差点死了,而不是真的死在了断头台上。”
nbsp;nbsp;nbsp;nbsp;但年长一些,或是混迹官场的人却默不作声。
nbsp;nbsp;nbsp;nbsp;他们直觉事情不会这样简单。
nbsp;nbsp;nbsp;nbsp;一向咋咋呼呼的宇文融不说话了,李林甫也保持了他一贯的沉默。
nbsp;nbsp;nbsp;nbsp;如果这个高适是别的官,或许他真的能不顾一切来营救李白。
nbsp;nbsp;nbsp;nbsp;但他是御史中丞,他是淮南节度使,身兼数职,且都是有权力的重要位置,在乱世能爬到这个位置,不简单啊。
nbsp;nbsp;nbsp;nbsp;宇文融和李林甫对视一眼,皆明白对方眼中的意思。
nbsp;nbsp;nbsp;nbsp;如果让他们冒着丢官杀头的风险去救一个朋友,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去吗?
nbsp;nbsp;nbsp;nbsp;答案很明显,他们不会的。
nbsp;nbsp;nbsp;nbsp;杜甫捶胸顿足:“我没用,我真的太没用了!”
nbsp;nbsp;nbsp;nbsp;碎嘴子着急忙慌地安慰着。
nbsp;nbsp;nbsp;nbsp;他才刚刚才明白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现在他得来安慰安慰他的朋友小杜。
nbsp;nbsp;nbsp;nbsp;杜甫嘴里含糊道:“我真没用,救不了李白。”
nbsp;nbsp;nbsp;nbsp;是啊,忙忙碌碌想当大官辅佐皇帝,想了大半辈子,努力了大半辈子,最后得到的最高的官也仅仅只是一个拾遗。
nbsp;nbsp;nbsp;nbsp;这样小的官,如何能救他的偶像呢?
nbsp;nbsp;nbsp;nbsp;他如果像高适那样也是什么御史中丞,节度使的就好了,这样他就能去帮李白说话了。
nbsp;nbsp;nbsp;nbsp;哪怕不能免罪,也能尽全力谋取个从轻处理的结果。
nbsp;nbsp;nbsp;nbsp;碎嘴子的连安慰都是在碎碎念:“你不认识李白,救不了李白也很正常啊,冒昧问一下,兄弟现在是不是还没有高中?没官做肯定救不了啦……我不是说你没用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这也仅仅是天幕,这上面的事情真假参半,是吧,你的偶像也不一定,不是,是肯定,肯定不会有牢狱之灾,你放心!”
nbsp;nbsp;nbsp;nbsp;碎嘴子拍着胸脯跟杜甫解释。
nbsp;nbsp;nbsp;nbsp;杜甫握爪,暗下决心,一定要提前找到偶像李白,然后帮助他躲避这场牢狱之灾!
nbsp;nbsp;nbsp;nbsp;【李白想向高适求助,但到底放不下自己的自尊。当时有个叫张孟熊的人启程去当高适的参军,于是李白写了一首送别诗给张梦熊,《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nbsp;nbsp;nbsp;nbsp;【说是送张秀才,其实这诗到底还是为高中丞写的。】
nbsp;nbsp;nbsp;nbsp;【李白在诗前写:“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送之。”】
nbsp;nbsp;nbsp;nbsp;【他像是漫不经心提起了自己在看的《留侯传》,好像是老友随意交谈一样。好像自己没有身陷牢狱,没有面临生死威胁,更不是永王一派的落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