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原本欠嗖嗖的宇文融傻眼了。
nbsp;nbsp;nbsp;nbsp;李林甫是为什么能被陛下留下,他太清楚了,李林甫会办实事啊。
nbsp;nbsp;nbsp;nbsp;他虽然跟李林甫不对付,但是他得承认,李林甫搞实事确实有一手的,听说张公都在偷偷学他的是手段。
nbsp;nbsp;nbsp;nbsp;宇文融也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被陛下提拔到这个位置。
nbsp;nbsp;nbsp;nbsp;陛下看重的就是他理财的能力啊。
nbsp;nbsp;nbsp;nbsp;虽然和宇文融想比,他半事的能力是有些欠缺,但是他胜就胜在,他比李林甫多了个会理财。
nbsp;nbsp;nbsp;nbsp;现在,他听到了什么?
nbsp;nbsp;nbsp;nbsp;会理财的不仅仅只有他一个,那个未来的宰相杨国忠也会理财?
nbsp;nbsp;nbsp;nbsp;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
nbsp;nbsp;nbsp;nbsp;宇文融甚至没有心情去撩闲了。
nbsp;nbsp;nbsp;nbsp;他不再欠嗖嗖看着李林甫,他开始真心实意为自己的以后考虑了。
nbsp;nbsp;nbsp;nbsp;这回到了李林甫得意的时候了。
nbsp;nbsp;nbsp;nbsp;他咬住自己的腮,克制住上扬的嘴角,故作深沉地问宇文融:“宇文公,大家都是为陛下办事儿的,想必宇文公知道不可替代很重要的吧?”
nbsp;nbsp;nbsp;nbsp;宇文融奓毛。
nbsp;nbsp;nbsp;nbsp;他知道,他当然知道!
nbsp;nbsp;nbsp;nbsp;李林甫看宇文融不理他,装模作样:“哎,宇文公听到我说话了吗?”
nbsp;nbsp;nbsp;nbsp;宇文融彻底奓毛。
nbsp;nbsp;nbsp;nbsp;听到了,两只耳朵都听到了!
nbsp;nbsp;nbsp;nbsp;李林甫把握了一个合适的度,在宇文融彻底生气之前,闭口不言了。
nbsp;nbsp;nbsp;nbsp;宇文融越发担心起来。
nbsp;nbsp;nbsp;nbsp;如果这个杨国忠真的顺利进入朝堂,焉能有他的位置啊?
nbsp;nbsp;nbsp;nbsp;要知道,天幕说他早早被流放了,但杨国忠的命可好着呢,他不仅成功得到了皇帝的恩宠,还得到了宰相的位置。
nbsp;nbsp;nbsp;nbsp;也算是杨家人了,只要杨贵妃在一日,杨家有的一切他肯定都有。
nbsp;nbsp;nbsp;nbsp;杨贵妃……
nbsp;nbsp;nbsp;nbsp;宇文融偷偷握拳。
nbsp;nbsp;nbsp;nbsp;绝对不能让陛下再纳杨玉环为妃了!
nbsp;nbsp;nbsp;nbsp;更不能让那个叫杨国忠的进到朝堂来,抢走他的位置!
nbsp;nbsp;nbsp;nbsp;不能,不可以!
nbsp;nbsp;nbsp;nbsp;一向不爱记笔记,也不喜欢劝谏的宇文融开始深思。
nbsp;nbsp;nbsp;nbsp;是不是该加入劝谏大军,劝劝陛下了?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既然放权给杨国忠,杨国忠准备大刀阔斧干出一点实绩了。在杨国忠眼里,什么能能算实绩呢?让李隆基能亲眼看到的才算实绩。所以他自信满满,开始出馊主意了。】
nbsp;nbsp;nbsp;nbsp;【“古者二十七年耕,馀九年食,今天置太平,请在所出滞积,变轻赍,内富京师。又悉天下义仓及丁租、地课易布帛,以充天子禁藏。”】
nbsp;nbsp;nbsp;nbsp;【杨国忠说,义仓是储存粮食,以备饥荒年岁用的。但是现在天下富饶太平,哪里需要义仓这种东西啊!不如把这些粮食都换成布帛,送到长安来吧!】
nbsp;nbsp;nbsp;nbsp;【这建议是对的吗?这建议简直蠢透了。我们现在有袁爷爷的杂交技术,粮食产量成倍增长,那国家的粮食储备都是分毫未动的,就更别提时不时干旱,时不时洪涝的古代了。只要出一次洪涝灾害,必定处处是饿殍遍野的场面!】
nbsp;nbsp;nbsp;nbsp;[看,这就是李隆基任用的垃圾。]
nbsp;nbsp;nbsp;nbsp;[就是李林甫都没把杨国忠放在眼里呢,李隆基还当自己捡到宝了。]
nbsp;nbsp;nbsp;nbsp;[我算知道杜甫的小儿子是怎么死的了。]
nbsp;nbsp;nbsp;nbsp;[饥荒的时候饿死那么多人,李隆基和杨国忠就是罪魁祸首。]
nbsp;nbsp;nbsp;nbsp;[我是真的明白从根烂了是什么意思了,这一点点小事看起来是不影响什么一样,但是积在一起就成了大患。]
nbsp;nbsp;nbsp;nbsp;[像一棵树里,长了虫子窝一样,这树的表面是枝繁叶茂的,但是树干早就空了,等待它的只有轰然倒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