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看着天幕,面色凝重。
nbsp;nbsp;nbsp;nbsp;“社会不再安宁。”
nbsp;nbsp;nbsp;nbsp;“家国不再太平。”
nbsp;nbsp;nbsp;nbsp;“长治久安更是无从谈起。”
nbsp;nbsp;nbsp;nbsp;这终于引起了李隆基的重视,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把这件事当成一件可供一嬉的小事。
nbsp;nbsp;nbsp;nbsp;他神情严肃看着宋璟。
nbsp;nbsp;nbsp;nbsp;天幕将这条例的危害分析地清清楚楚,宋璟也听得明明白白。
nbsp;nbsp;nbsp;nbsp;他当即起身行了大礼,对着李隆基跪拜:“是臣失职,请陛下责罚。”
nbsp;nbsp;nbsp;nbsp;他这一跪给李隆基整不会了。
nbsp;nbsp;nbsp;nbsp;宋爱卿接受程度如此之高吗?
nbsp;nbsp;nbsp;nbsp;这便,跪下请罪了?
nbsp;nbsp;nbsp;nbsp;这应当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还有改过的空间,这噗通一跪实在太干脆了。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不禁想起了他第一次被天幕背刺的场景。
nbsp;nbsp;nbsp;nbsp;那种被万人注视着,尴尬想找个缝隙钻到地下的感觉,还有竭力否认天幕真实性的想法仿佛现在都能清清楚楚回忆起来。
nbsp;nbsp;nbsp;nbsp;他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可不是自己错了。
nbsp;nbsp;nbsp;nbsp;他不会错,是天幕错了。
nbsp;nbsp;nbsp;nbsp;他是在天幕一次又一次的背刺过程中,意识到了有错应当改正这件事。
nbsp;nbsp;nbsp;nbsp;如今天幕尚且还没有把整件事给说完,仅仅只是说了这条令的危害,宋璟就这么直接跪下了。
nbsp;nbsp;nbsp;nbsp;如果此时宋璟拒不认罪,如他一贯梗着脖子的模样,他反而心有怒火要多问几句。
nbsp;nbsp;nbsp;nbsp;然此时的宋璟前袍一撩,干脆利落认罪,便是无论是何惩罚都能接受,他反而觉得现在惩罚实在是大可不必。
nbsp;nbsp;nbsp;nbsp;这条令毕竟还没有送到御史台,更没有激起民愤民怨。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沉默片刻,开口道:“这是未来发生之事,此时条例未出,民愤未生,宋爱卿大错还未酿成,一切都有改过的空间。朕不能因为还未发生之事,来治宋爱卿的罪。”
nbsp;nbsp;nbsp;nbsp;宋璟刚正不阿,一如往常一般耿直,又磕了个头:“回陛下,臣失职,条例已出。在今日,臣将这条例送到了御史台。”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眼睛倏然瞪大,已经送去了?
nbsp;nbsp;nbsp;nbsp;天幕才把这事儿说了,就送去了?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等着眼睛,反复看着跪在地上的宋璟两眼,然后抬头张望,寻找御史台的御史中丞。
nbsp;nbsp;nbsp;nbsp;高力士察言观色的本事一等一:“御史中丞何在?”
nbsp;nbsp;nbsp;nbsp;御史中丞耳朵尖,听到传唤的声音,迈着小碎步飞快就过来了。
nbsp;nbsp;nbsp;nbsp;“宋宰相可把这天幕说的条例送到御史台了?”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连眼神中都带着询问,是这样吗?
nbsp;nbsp;nbsp;nbsp;御史中丞不敢隐瞒:“是。”
nbsp;nbsp;nbsp;nbsp;说着,将袖子里的条例递上去了。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眼睛又大了。
nbsp;nbsp;nbsp;nbsp;还真有。
nbsp;nbsp;nbsp;nbsp;李隆基将条例拿过来,翻了又翻,居然真与天幕说的一样。
nbsp;nbsp;nbsp;nbsp;他开始庆幸这条例最终没有发出去,也庆幸天幕出现在了民怨发生之前。
nbsp;nbsp;nbsp;nbsp;他看了看手里的条例,又看了看宋璟:“你先起来吧,且等天幕结束。”
nbsp;nbsp;nbsp;nbsp;宋璟应声,退到一旁。
nbsp;nbsp;nbsp;nbsp;【旱魃,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中,会引起旱灾的怪物。神话中的魃在北方长居,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是招人厌弃的存在。古人认为干旱和魃分不开关系,是旱魃带来干旱,让他们颗粒无收,生活困难,所以当时流行一种烧旱魃的活动。每每干旱的时候,百姓会自发举行烧旱魃仪式,这种仪式不单单在民间盛行,就是宫廷之中也有这样的仪式,皇帝也需要参加。】
nbsp;nbsp;nbsp;nbsp;[封建迷信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