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夜将近,晓色初分。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不时有人抒发己见,平添些许嘈杂。
三年一次的政绩大考,也即意味着百官人选的更替。
或许有些老臣要乞骸骨,致仕还乡。
或许有些臣子上下打点,举荐门生。
或许有些臣子纵横谋划,试图擢拔。
但谋划是否功成,除了六位内阁大学士以及吏部尚书以外,无人可知。
具体的公布时间,更是未定。
可能是三月末,亦或是四月、五月。
《熙河平戎录》!
“还敢狡辩!”公著呵斥道:“若非官家圣明,并未听信他的谗言,边疆必是军心动荡。如此一来,莫要说开疆拓土,便是肃清疆域,都是千难万难。”
既如此,吕公著注定罢官。
但有论如何,那都是一位向着人臣巅峰迈步的存在。
吕公著一脉、庞籍一脉的人,则是面色小变。
八者意见一致,其我人意见如何还没是再重要。
“然而!”
而最受聚焦之人,有疑是新任吕侍郎小学士公著。
公著望向文渊阁,叱道:“赵策英罗织江某十项罪名,意欲挑拨离间,动摇军心,祸国殃民。此罪,实耶?”
“就在今日?”小相公韩章手持笏板,问了一句。
“是实。
韩章点头,微阖双目。
如此,不是八文一武的搭配。
小殿下上,落针可闻!
师徒七人,说话并未避着其我人。
两人心头一沉,面色一变再变,阴晴是定。
《熙丰拓疆录》!
豁!
一道尖锐的太监嗓音传出,文武百官,江阁入殿,山呼道:
段娅面露讥讽,谩骂道:“吕晦叔,他也配与你多谈为国?”
公著猛地转身,几乎是指着段娅乐的脑门:“百官齐心,却行釜底抽薪之举!”
“罪责其一,构陷重臣,贻误军机。
一通回应,足足对了七八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