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必须掰扯清楚。
因为很简单的道理,‘既是汉人又是南越国人’这种说法,对于读过书明事理的人来说很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没读过书的人,很难理解。
他们怎么进行身份认同?
自己到底是汉人还是南越国人?
既然是汉人,为什么现在大汉又派遣使者来我们这儿,怎么感觉不对劲?
只要承认南越国人这个概念,南越国就慢慢的从地理性群体性概念转化成文化性群体性概念了。
这就像,中秋节被改成‘台秋节’让我们发笑,但他们非要改是一个道理。
而这个文化分离已经快一百年了,过了一百年,回天乏术。
因为任何野心家,都可以找出一整代人来做反例,来鼓动不明所以的人,导致人心再也不可能齐。
此时,霍海:“哦?我明白南越王的意思了,比如说我们都是汉人。”
“但是,我作为一个长安人,应该怎么称呼来自南越国的你?总不能我也叫你汉人吧?那是对外人对大汉之外的人的说法。”
“是这个意思吗?”
赵婴齐看霍海没有迅速辩解,笑了:“当然是。”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地理概念和文化概念这两个概念本身,大家都不理解。
怎么用辩论技巧区分这两个概念?
根本不可能。
赵婴齐觉得霍海没办法区分。
但霍海真的没办法吗?
霍海往后挥了挥手。
有人从船上放下了一帆大旗。
旗帜上写着【粤】字。
霍海:“在场的人,是住在南越国的人,但在大汉内部,却不叫做越人,而叫做粤人,这个粤。”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
不认识字的人只知道,这个粤和那个越不一样。
但有什么不一样,不清楚。
霍海朗声:“南越国的越,是僭越的越,当初南越国的王倒行逆施,擅自使用皇帝车驾、仪仗。当初大汉的皇帝宅心仁厚,没有追究,但是用一个南越国的国名,这个耻辱,让所有人都要记住,南越国赵家,曾经僭越。”
“而在长安,当今陛下,把南越国人叫做粤人,这个粤,同越,在战国时代,是同一个字,都是代表粤这个地区。”
“但是,和走字耳的越字有僭越的意思不同。这个粤,是厚的意思。”
“知道吗,长安的百姓听说陛下叫大家粤人,都嫉妒啊!”
“因为粤人,就是皇恩厚重的人的意思!陛下在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要记得厚待粤人!也提醒其他人粤人享有大汉最厚重的恩遇啊!陛下待粤人不薄啊!”
霍海的声音,让在场每个人都内心巨震。
远在万里之外的陛下,居然还在乎我这样的小人物?
称呼我们是皇恩厚重的人,是要厚待的人?!
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地理认同。
被一个粤字,就给解了。
粤,在战国时代和越和戉、钺是同一个字,越国也可以叫做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