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老妈是公主,只要求一下情,自己未必不能复爵。
自己为什么要当一个普通人?还远离朝堂?
不过,没关系,他命也不长,并没有活到七老八十天天悔恨这件事情。
而是生了儿子后没多久就死球了。
而周鸿升,就是周家第四代人。
他从回长安,以绛侯公主的亲孙子的名头,虽然没什么实际作用,但是足够让读书人羡慕了。
而他本人又是苦学儒家,所以在儒生中非常有名。
到了长安,周鸿升接触到了谷梁学。
这算是王八对绿豆,直接对上眼了!
周鸿升从小就听母亲还有仆人还有所有人都讲,若不是他奶奶去世太早,他是有可能当侯爵的。
这是命里生来的富贵啊。
天生就是要高人一等的!
当一个人没了什么,就最容易被什么给撇住。
周鸿升很快就成为了谷梁学的代表之一。
要说的话,周鸿升还真就不是普通人,人家真天生富贵,虽然没有侯爵之位,但是他在长安城攀亲戚,谁又会拒绝呢?
本来他又有学名,也不算穷酸,做他的亲戚也不丢人,别人也没什么好拒绝的。
一来二去,他就真成了谷梁学的领袖之一。
而石德,家里世代都是太子师,世代大儒,但石德很担忧。
倘若有一天,自己的儿子,没有了这份荣光怎么办?特别是和霍海交手一次,一败涂地后,石德更加不自信了。
如果自己的家族,永远都是太子师,永远都是大儒多好?
谷梁学,给了石德可能性。
所以,石德投入谷梁学,迅速成为另一个领袖。
而谷梁学暗中还藏有很多领袖,因为这个学派还没站到前台来,所以领袖都是暗中的,大家互相不认识。
大当初石德和罗鸿升认识后,恰逢大汉日报的出现,他们立刻意识到了报纸的重要性,于是,他们两人开始半公开以谷梁学代表的身份行走。
为的就是获得更多儒生支持。
另一面,他们又找到了司马迁,要捧司马迁做谷梁学真正的领袖,传播谷梁学。
说白了,他俩就是来当中间商赚差价的。
司马迁又不是不知道他们两个是干什么的,所以也没有那么重视他们。
口头上倒是说以后得了贡茶一定分给他俩喝。
真得了,茶叶沫子都没他俩的份儿。
不过司马迁并不拒绝和他们两个接触。
因为,人家是举荐人,是带路人,有功劳的!
司马迁看完了周鸿升递上来的报纸:“就这?”
周鸿升和石德对视一眼。
司马迁恐怖如斯吗?
这么惊恐的消息,居然面不改色?
司马迁在报纸上看到了文翁的文章。
文翁在报纸上提出了好几个新的意见,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肯定】【三个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