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官学,全民培养。
那的确能避免选亲。
但问题就来了。
培养,就能培养出贤来吗?
霍海:“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小耳濡目染,就算在怎么,也会有大部分人被说服被教育。”
“就算回到家里,他们的父母,不是那么有道德,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几乎都是在学校,而不是在家里。”
“道德水平,会不高?”
文翁恍然大悟:“所以,你创办新学的时候,就加了《道德》这门课,和其他的科目一样重要。”
霍海的新学蒙学体系中。
首先是给孩子学习的工具,也就是音乐绘画,用这些来完成蒙学。然后是给他们深度学习的工具,语文数学,学会了语文数学,才能理解更高难度的知识。
而最后,给了他们《道德》《科学》。
科学,既给他们赋能,道德,既给他们赋贤。
文翁这下搞懂这个体系究竟是怎么做的了。
“原来如此。”
文翁:“也就是说,越是年龄小,蒙学用的绘画和音乐就越重要,比重就越大。”
“到了,年龄中等,《语文》《数学》的比重就要加大,要让学生拥有深度学习的能力。”
“而到了最终,就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的同时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相反以前的深度学习工具就不重要了。或者需要继续深造的人,才深度学习工具的使用。”
“蒙学工具的绘画和音乐也一样,年龄中等后,他们就不重要了,只是如果要在这个门类继续深造的人,才深度学习?”
霍海点头。
前世,很多人都在反应小学初中时期,音乐课和绘画课被占课了。
那是因为老师自己都懂音乐和绘画是干什么的。
包括体育也一样。
体育就是有很多人发现自己坐久了身体会变差,但是锻炼后,坐同样久,就没问题,所以给小孩加了体育课,避免小孩学习把身体学垮。
为什么初高中体育课被占了呢?
因为初高中生自己的精力都放不完,其实就没“必要”锻炼了。
当然,锻炼还有一些用,所以时不时锻炼一下也行。
所以没有取消,而是让主课老师去酌情自占。
从头到尾学校就不是玩儿的地方,是教育的地方。只是很多人记忆中,把学校和童年两个概念搞混了,才觉得学校怎么老占据音乐绘画体育课啊。
其实那都是计算好了的。
如今霍海这么说的意思,文翁还不明白吗?
成都的学生,早就跟文翁说过了,来长安,如何跟别人比?当然是考。
既然学五经,学的东西是固定的,选拔标准就是考。
现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的内容是固定的也是一样的,如何彰显能力?
考。
这个考,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书面考试。
因为不是最顶级的人才,根本不配去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