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觉得成了童生,不是多高兴的事了。
想要和你们做朋友,可真难!
四个长辈也觉得一起请好,等孩子们中了秀才,再高调不迟!
柳春生一家来县城没带多少银子,先借柳禾的。
交代了柳禾明儿中午回村吃席,两家人齐齐奔肉铺。
羊,一家两只。
猪,一家一头。
得亏屠户知道今儿是放榜的日子,准备的肉多,要不然不够卖的。
自家下蛋的鸡舍不得杀,鹅也舍不得。
集市上走一圈,一家买六只公鸡,再买两桶鱼。
肉菜齐活了,素菜不用管,村里各家会送。
一路说说笑笑的回家,柳树村瞬间沸腾了。
不等柳春生动员,林彩云扬声道:“过两天我就去县里找私塾,叫我家星星和月牙去读书!”
娘呐!她们柳树村,必定是有母树保佑!
“我家兰子也送去!”
“那我家春雨和夏阳也一起。”
“我回家跟女儿们商量商量。”
读书是好事,识字多算数快,做事有章法。有每月做豆腐的进项,送一两个孩子去县城读书,送得起。
但是吧,送孩子去读书,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半大孩子不光能做家事,还能照看妹妹,再大一点的都能下地干活了。
况且,这童生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的。她们柳树村是三个读书的姑娘,都考上了,这不是还有一起考的,另外一百多个没中么?
村西头的吴婶子,听说小时候也读过书。认字算数是行,可也没读出个什么名堂,反而养出一身娇病。刚回来那几年,下地干活完全不行,惹出一箩筐的笑话。
人心各异,各家各家的盘算。
少数激动不已,想要自家孩子也为家里挣个功名回来。大多数犹犹豫豫,想着多琢磨些日子。
也有人觉得,完全没必要送孩子去读书的。
读书的银子攒起来,给家里添驴车,盖新房,女儿成亲的时候,多给点压箱底不好么?
考不上童生,不还得回来种地?真当人人都是文曲星下凡呢,真考上的可是极少数。
柳树村现在有豆腐生意在,日子差不了。花那冤枉钱,孩子起早贪黑读书也受累。
柳春生自然知道大伙的想法。
处理肉,摆席,有妻子和林春兰林秀菊,带村里人操持,她不用管。
她把三个新晋童生叫到一起,商量,怎么让村里送更多的孩子去读书。
她家代代孩子都读书。
远了的不说,她两个姐姐因为读过书,去戍边,一开始就被安排到后勤管粮草。既安全,也没影响得战功。
她自己头两个女儿,因为读过书,不怯场,能主动挑头儿,很快就成了小旗。行事有章法,后面一路升迁都顺利。
柳禾在县里当衙役,因为那份读书人的本事,不管哪个县令来,都看重她。
就连她自己,能写会算当这么多年村长,也比旁人多得不少好处。林染给她一成豆腐生意的利,不就是因为她当村长多年,在村里说话有分量,管得住村里人么?
柳春生从小在柳树村长大,当了柳树村这么多年村长,她是真心希望,柳树村能越来越好。
她直觉,这次三个孩子中童生,就是一个大大的契机!
原本家家户户生活拮据,想送也送不起。
现在银钱够,村里每日都有人去县城,孩子们在私塾出了什么事,当天就能知道信。孩子们还有伴,送孩子去县里读书,没什么不放心的。
柳春生说完村里人的顾虑,问:“你们想想,有什么法子,能叫家家户户给七八岁到十五岁的都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