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太太骂人,看盖房的人个比个的干劲大,看着占地巨大的地基上一层层铺上砖,讨论林家砖瓦房的格局……
这宅子可真大!
村长家的砖瓦房,算上院子也才半亩,院子还是黄土墙。听说,林家的宅子,屋子里都要铺上砖!
而且,林家的院子里还在打井。听那老师傅说,林家宅子选得好,打个十米深*就能出水。等房子盖完,井也差不多能打好。
天公作美,只在第六天下了半天小雨,林家的宅子在盖了十五天后,要上梁了。
按惯例,上梁要祭梁。
要摆上好酒好菜,祭祖先祭神仙,祈祷新房盖成后,主家福禄寿无边,事事顺利,节节高升。
脊梁摆正后,还要宴请亲朋和盖房的匠人帮工,发喜封,庆祝房子最重要的工序全部完成。
接下来搭好檩和椽,盖上瓦片,房子打扫干净,放置家具,就能住人了。
搬进新家的第一天,亲朋都来祝贺,主家厨屋开火,烧饭做菜款待客人,称为暖房。
村里人吉祥话都准备好了,林家的上梁,竟然悄无声息就结束了!
据说只在大中午的时候,摆上酒菜,两位老太太说了几句吉祥话就结束了!
在众人的狐疑中,三天后,林家占地两亩的砖瓦房,加班加点的盖完了!
当天,木匠一大早就带着徒弟们,赶着车队来柳树村。叮叮当当一整天,到吃晚饭时,听说家具也全部装好了。
接下来该暖房了,这下总该要上宴席了!
全村人当天的中饭晚饭,都不约而同凑合吃的。就等着第二天,林家吆喝一声,办席。
然而,当天晚上,天擦黑,林家邀请所有人去看点火。
点火?
满心狐疑的和一头雾水的柳树村人,参观了林家新宅,最后回到平整宽敞的场院上时,全都震惊了。
林家的宅子,盖得真她娘的好!
大门打开,不是堂屋,是一堵带檐的短墙,这堵墙还有名字,叫影壁。
影壁正好挡住了后面的院子,影壁中间刷了石灰,嵌着一块浮雕砖。仔细看,是一只活灵活现的梅花鹿,和梅树。
村里人立刻觉得这宅子不一样了,听前头的人说,这是什么格调,素雅啥的?
反正就是,看了就觉得气派!
进去里面,左右两边都是宽宽的回廊,绕着回廊走,左边一座屋,右边一座屋。
两座屋都是一样的布局。中间门进去,正对着小厅,小厅左右两边各一间屋子。
一间屋子放着书桌,书柜,茶几和一套坐起来很舒服的宽大靠背椅子。
另一间就奇怪了。
先说认识的,里头一方小桌,一个柜子。是柜子,不是箱子。
那柜子中间两扇门打开,里头一根横条木,一块木板,横条木上挂着一排木架子。听前面的人说,衣裳洗完晒干不叠,这样挂着没褶子。
立刻就有人问,“打一个这样的架子要多少银钱?”
还有觉得自个儿手艺可以的,仔仔细细看了,打算有空给自家打一个差不多的。
再说让人瞪大眼瞅的物什!
靠着墙,本该放床的地方,看着像床又不像是床!
青砖垒的矮墙,连着两边的墙,上头铺着一层砖,砖上放着长长的木板。
有盖房的伙计专门在这解释:“这叫火炕。看见进门那个灶没?跟火塘一样,陶釜放上,点火就能烧水,也能煮粥饭。
今晚请大伙来看的点火,就是点这种灶的火。外头的灶煮完粥饭,晚上睡前压住火,灶孔和烟囱的插板关上。一整晚,这炕都是热的,人趟上头睡觉,别提多舒坦了!”
人人瞪大眼,一脸不信的跑进跑出看,这啥玩意?能暖和到屋里来,半夜不添柴,还能暖一夜!
伙计自己也不大信,就等着今晚验证呢!
还有人问:“那冬天是暖和了,夏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