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知道安乐大帝最看重民意,如今最大的依仗也是民意,所以他们决定从民意入手,更何况他们世家最擅长的本就是操控舆论。】
【安乐大帝之前所做之事大部分都是为百姓计的大好事,主要是打击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百姓不是傻子,所以这个“刺”并不好挑。】
【他们思考了许久之后,最后挑中了安乐大帝曾经被张柬之等人反对过的给女子同等授田之事。】
【首先他们相信张柬之等人的智慧,其次呢这并不像其他政策那般涉及到全天下所有百姓,而仅是针对女子。这个世界如今终究还是掌握在男性手上的,他们相信男人们肯定会站在他们这边的。】
【只要能打击掉安乐大帝的威信,他们便可以进一步科举的其他改革给打击下去,要知道那几块田地是小事,官职才是重中之重,可不能真让其他人占了去。】
第29章世家:不仅没能打击她,还给她打了个大型广告!
世家们一惊,他们特么都还没想到办法呢!天幕就特么曝光出来了!还要不要人活了!
武皇则是眉头一皱,世家虽然胆小,但的确是搞事的高手,她遭受的那些质疑背后恐怕也少不了这些世家的推波助澜。
如今,他们也一下子便挑到了李云乐那些政策中最容易受挑拨的部分。
世家毕竟是少数,真去与天下的百姓对胜算自然极低,但将目标定在女子身上,那便将矛盾转化成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矛盾,那胜算可就大多了。
虽然这只能打击李云乐科举改制的一部分,但却能以此为突破口打击李云乐的威信。
所以李云乐又要如何应对那么多男子的口诛笔伐和攻击呢?说不定其中还有她之前一直为其谋福祉的百姓们。
上官婉儿等女官们此刻更是是忧心忡忡,他们虽然能料到女子参加科举必然会遭受大量反对,但却没想到这一刻来得竟然这般的快。
这些世家可真是可恶,为了他们家里的那些酒囊饭袋们也是拼了。
安乐大帝能顶住他们的冲击?完完全全将政策都实施吗?
上官婉儿知道李云乐是最终的胜利者,而在未来男女也将彻底迎来平等,可这却不代表这一次交锋李云乐肯定赢。
从前上官婉儿对李云乐其实并无太多好感,还因幕中的李云乐发动政变推翻了武皇而对她多有怨怼。
然而此刻她却是在心中期盼着李云乐千万不能在世家的攻击下败下阵了来,毕竟政策晚实行一些日子或者打折扣实施,世上便会有多几个女子被埋没。
她之前还觉得为了和谐,先不要把事情做得那么绝也无可厚非,但凭什么男人们总是咄咄逼人,女子总是要后退呢?
当然如果最后因反对的声音太大,“安乐大帝”稍有妥协,她也能理解。
不是“安乐大帝”能力不行,是世家们太过可恶。
不管在心中再怎么安慰自己,上官婉儿以及其他女官们还是忍不住担忧地看向了李云乐。
李云乐自然也很快感受到了女官们的目光,心中无奈又有些感动。
天幕里在播放另一个时空的事,望向这个时空的她没用啊!
但李云乐也能体会到他们的担忧,毕竟他们已然见到了希望,那便不想这希望延后或者打折。
女子们被打压太久,太想喘口气了。
旋即李云乐也在心中叹息,她可是故意将女子科举与糊名制、准许所有阶级都参与科举放在一起的,好让天下不要集火在女子身上。
可她没想到世家们不敢直接跟全天下百姓硬刚,一上来就抓着相对弱势的女子打,该夸他们一句是聪明呢?还是软弱呢?
不过罢了,不管这些世家怎么搞破坏,她都相信未来的自己,也相信这个时代的女性,哪怕他们并没有经受过后世的教育。
同一时间全天下各地都有不少女子望向天幕祈祷着。
而在这时天幕也开始缓缓地讲述了起来。
【之前已经说过朝廷取消为女子授田的政策一度被称之为德政,因为女子不分田便也不用再承担赋税徭役,那是朝廷爱护民力的表现。】
【客观上来讲,我承认这的确减轻了女子的一部分负担,毕竟那时候农业不发达,徭役更是顶顶辛苦的,毕竟那时的徭役百姓们不仅得自备干粮去进行高强度劳动,死亡率极高,哪怕侥幸回到了家也往往因错过农时导致家庭破产。】
【所以“德政”在那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甚至不少女子也这么认为。】
【所以大家应该猜到世家们打算如何攻击安乐大帝了吧?当然这一次他们也学聪明了,没有自己直接上场的,他们买通了几个长安郊外的农妇,去到了登闻鼓出敲鼓鸣冤。】
【不得不说那时的大唐律例还挺人性话的,给了百姓许多上访陈冤的途径,除了登闻鼓外,还能直接拦御驾,站在肺石下三天或者直接上表诉讼。】
【也正是因为朝廷鼓励百姓上诉冤情,很快便有御史受理并且上报中宗李显。】
【李显虽算不得圣君,但他对百姓也很是重视,一听竟然有百姓击鼓鸣冤,自然是立刻接见。然后他便被惊呆了,因为这几个农妇竟是状告他的宝贝女儿压榨女子、不爱惜女子!】
【想到自家女儿这些时日为女子谋的那些福利,以及即将推行的女子科举,李显很是不能理解,他都担心安乐哪天被那些男子们暗杀了,结果没等来男大臣们的进谏,现在却是几个妇人来告御状了?这几个妇人真的不是脑子出了问题吗?】
【当然哪怕心中大呼离谱,但李显还是耐着性子询问了起来,然后便听到那几个妇人声泪俱下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