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领命而去。
赵巍站起身,走到帐外,抬头望向北方夜空,心中暗道:
“完颜亮,你若真想夺回亳州,那就来吧。我赵巍,早已等候多时。”
夜风呼啸,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次日清晨,赵巍召集诸将议事。
“诸位,金国已调集十五万大军南下,预计五日内便可抵达城下。我军虽胜,但兵力有限,若不能守住亳州,北伐之势将受挫。”
一名副将皱眉道:“将军,我军虽有万余人,但连番激战,士卒疲惫,若敌军十五万压境,恐怕难以坚守。”
赵巍沉声道:“我军虽少,但有城池之利。只要粮草充足,士卒用命,未必不能守。”
他环视诸将,目光坚定:“此战,关乎北伐成败。若亳州失守,金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临涣,北伐大业将毁于一旦。我等身为北伐将士,岂能坐视?”
诸将皆神色肃然,齐声应命:“愿随将军死守亳州!”
赵巍点头,随即下令:“即刻加固城墙,修筑防御工事,弓弩手、火油、滚石、擂木皆须备足。另派人前往临涣,请求萧将军尽快送来粮草补给。”
副将应声而去。
赵巍又提笔写下一封密信,封好后交给亲卫:“送至石主公处,务必亲自交到他手中。”
亲卫领命,连夜策马出发。
夜色渐深,赵巍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黑暗,心中思绪翻涌。他知道,这一战,不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的比拼。他虽为先锋,但如今已肩负起整个北伐的后方防线。若亳州失守,北伐军将陷入腹背受敌之境,前功尽弃。
“完颜宗烈,你若真想夺回亳州,那就来吧。”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三日后,斥候飞马回报,金军前锋已至三十里外,主力亦在百里之外,预计两日内便可抵达城下。
赵巍立刻下令:“全军备战,弓弩手列阵于城墙之上,火油、滚石、擂木皆备齐,士卒不得懈怠,随时准备迎敌。”
城中百姓亦被动员,协助守军修筑防御工事,搬运物资。亳州虽为战乱之地,但百姓皆知北伐军乃为收复中原而来,故而纷纷响应,协助守城。
赵巍亲自巡视各门,鼓舞士气。
“诸位将士,此战,关乎北伐成败,亦关乎中原百姓生死。我等身为北伐将士,当誓死守城,绝不退让!”
士卒们闻言,皆高呼:“誓死守城!誓死守城!”
声震云霄,士气高涨。
次日清晨,金军前锋已至城外十里,扎营布阵,旌旗猎猎,战鼓声声。
赵巍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金军大营,心中沉稳如水。
“终于来了。”
他转身下令:“弓弩手准备,火油箭上弦,随时准备迎敌。”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飞马而至,急报:“将军,石主公回信!”
赵巍接过信件,展开一阅,神色微动。
“石主公言,他已率军北上,牵制金军主力,并已派遣一支轻骑,绕行南下,支援亳州。另言,萧将军亦已整军备战,准备随时策应。”
赵巍嘴角微扬,心中稍安。
“有石主公与萧将军配合,此战可守。”
他立刻下令:“传令各营,坚守城池,待援军到来,再作反攻。”
夜幕降临,金军大营灯火通明,战鼓声声,杀气腾腾。
赵巍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敌军,心中默念:
“北伐之路,虽艰,但吾等必将坚持到底。”
第一缕晨光洒落大地,战争的号角,即将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