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结束后,李婷团队在湖北设立了首个“农机技师培训基地”,并安排一名资深技术员长期驻点,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回到北京后,李婷再次收到了来自各地的反馈。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申请建设农机服务站,农民的参与热情高涨,共享农机的推广进入了快车道。
“李姐,好消息!”林晓雯兴奋地冲进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刚刚批复了‘共享农机示范县’扩大试点,新增试点县包括云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进一步深化推广模式。”
“太好了!”李婷眼前一亮,“这说明我们的模式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不仅如此。”林晓雯继续说道,“还有几家农机制造企业也表示愿意加入,提供设备支持和技术合作。”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推广设备。”李婷沉思片刻,“更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让农民真正受益。”
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李婷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夜景,心中充满希望。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她拿出手机,给林晓雯发了条消息:“晓雯,准备第九期培训吧,这次我们要走得更远。”
窗外的星星点点,仿佛无数希望在闪烁。
李婷微微一笑,转身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随着第九期培训的筹备,李婷团队开始制定更加系统的培训计划,不仅包括农机操作和维修,还增加了农业信息化管理、智能农业系统等内容,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我们要让农民不仅‘会用’,更要‘用得好’。”李婷在团队会议上强调,“未来的农业,一定是科技与人力相结合的农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农民搭上这趟科技快车。”
与此同时,李婷还推动了一项“农机技师培养计划”,与多所农业院校合作,选拔一批有潜力的青年农民,进行系统化的农机操作与维修培训,培养一批“本地化”的农机技术骨干。
“这些技师将成为我们服务站的中坚力量。”李婷在会议上说道,“他们不仅要掌握设备操作,还要具备基本的维修能力,确保农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为了提升培训的实用性,李婷团队还开发了一套“农机维修模拟系统”,农民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模拟常见故障的排查与维修,提前掌握应对方法。
“我们要让农民不再依赖外部维修,而是自己也能处理一些常见问题。”李婷说道,“这样不仅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也能增强农民的自主性。”
第九期培训正式启动后,李婷亲自带队前往河南,开展“农机技师”培训。培训地点设在一个新建的农机服务站内,现场聚集了来自周边多个村庄的青年农民。
“各位学员,欢迎你们加入‘农机技师’培训计划。”李婷站在讲台上,目光坚定,“你们将成为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希望你们认真学习,掌握技能,为家乡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培训过程中,李婷和团队成员轮流授课,内容涵盖农机操作、日常维护、故障排查等多个方面。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不少人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甚至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操作。
“以前觉得农机维修是件很神秘的事。”一位年轻的学员感慨道,“现在才发现,只要掌握了方法,其实并不难。”
“科技的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农民。”李婷微笑道,“只要我们不断优化服务,农民就一定能真正受益。”
培训结束后,李婷还组织了一场“农机技师技能比武”,邀请学员分组操作设备、排查故障,比拼技能水平。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积极参与,最终评选出了一批“优秀农机技师”。
“你们是未来的希望。”李婷看着这些年轻人,心中充满欣慰,“希望你们能把所学带回村里,帮助更多的农民。”
离开河南后,李婷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安徽,继续“农机技师”培训的最后一站。安徽的农业以水稻和小麦种植为主,机械化程度较高,但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仍然参差不齐。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推广设备,更要培养人才。”李婷在培训现场说道,“只有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培训结束后,李婷团队在安徽设立了首个“农机技师培训基地”,并安排一名资深技术员长期驻点,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回到北京后,李婷再次收到了来自各地的反馈。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申请建设农机服务站,农民的参与热情高涨,共享农机的推广进入了快车道。
“李姐,好消息!”林晓雯兴奋地冲进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刚刚批复了‘共享农机示范县’扩大试点,新增试点县包括安徽、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我们可以在这些地方进一步深化推广模式。”
“太好了!”李婷眼前一亮,“这说明我们的模式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不仅如此。”林晓雯继续说道,“还有几家农机制造企业也表示愿意加入,提供设备支持和技术合作。”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推广设备。”李婷沉思片刻,“更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让农民真正受益。”
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李婷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夜景,心中充满希望。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她拿出手机,给林晓雯发了条消息:“晓雯,准备第十期培训吧,这次我们要走得更远。”
窗外的星星点点,仿佛无数希望在闪烁。
李婷微微一笑,转身继续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