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推广设备。”李婷沉思片刻,“更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让农民真正受益。”
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李婷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夜景,心中充满希望。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她拿出手机,给林晓雯发了条消息:“晓雯,准备第五期培训吧,这次我们要走得更远。”
窗外的星星点点,仿佛无数希望在闪烁。
李婷微微一笑,转身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李婷回到北京后,正值初冬。天气转冷,但她的工作节奏却丝毫没有放缓。农业农村部的共享农机推广项目已经进入深化阶段,各地陆续传来好消息。甘肃、广西、黑龙江、四川等地的试点县已经初步建立农机服务站,农民的反馈良好,使用率稳步上升。
“李姐,这是最新的试点县数据汇总。”林晓雯将一份厚厚的报告放在李婷桌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机使用率平均提升了30%,农民的种植成本下降了15%以上。尤其是在甘肃和四川的山区,滴灌设备和山地旋耕机的应用效果特别明显。”
“辛苦了。”李婷翻看着报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不过,还是有些问题。”林晓雯皱眉道,“我们在黑龙江调研时发现,部分农民对设备的操作还不够熟练,尤其是老年人,接受新技术的速度较慢。另外,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一些滞后,有些服务站的维修响应时间较长。”
“这些确实是我们在推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李婷沉思片刻,“我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培训机制和售后服务体系。农民不仅要学会使用设备,还要知道如何维护,遇到问题能第一时间解决。”
“我有个想法。”林晓雯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开发一款‘农机管家’APP,整合设备预约、操作教学、故障报修、配件订购等功能,让农民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帮助。”
“这个主意不错。”李婷点头,“我们可以先和几家农机制造企业合作,看看他们有没有相关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要考虑农民的使用习惯,界面要简洁明了,最好能用语音操作。”
“我已经和几家科技公司联系过了。”林晓雯拿出手机,“他们表示愿意合作,只要我们提供具体需求,他们就能开发出适合农民使用的版本。”
“那就尽快推进。”李婷道,“我们还需要在试点县开展一次‘农机数字化管理’培训,教农民如何使用这款APP,确保他们真正掌握。”
几天后,李婷亲自带队前往甘肃,开展“农机管家”APP的试点培训。培训地点设在一个村级农机服务站内,现场坐满了来自周边村庄的农民。
“各位乡亲,今天我们要教大家使用一款新的工具??‘农机管家’。”李婷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显示着APP的操作界面,“这个APP可以帮助大家预约设备、学习操作、报修故障,还能订购配件,非常实用。”
“听起来不错。”一位中年农民点头,“但会不会太复杂?我们这些种地的,会不会用不了?”
“不会的。”李婷笑着回答,“这款APP的操作非常简单,只要会用手机,就能学会。我们还会安排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大家。”
培训过程中,李婷和团队成员轮流上台演示APP的各个功能,并让农民们亲自操作。起初,大家还有些拘谨,但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很快便掌握了基本操作。
“原来真的不难。”一位年长的农民兴奋地说,“我刚刚成功预约了一台滴灌铺设机,明天就能用了。”
“太好了。”李婷笑着点头,“只要你们愿意用,我们就一定会全力支持。”
培训结束后,李婷还组织了一场“农机数字化管理”座谈会,邀请农民、村干部、技术员一起交流使用体验。
“我觉得这个APP真的有用。”一位年轻的村支书说道,“以前设备坏了要等好几天才能修,现在直接在APP上报修,维修人员很快就来了。”
“是啊。”另一位农民点头,“而且还能看教学视频,学操作比以前方便多了。”
李婷听后,心里一阵欣慰。她知道,推广共享农机不只是提供设备,更要让农民真正掌握使用和维护的方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离开甘肃后,李婷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四川,继续“农机管家”APP的推广工作。在四川的试点村,她组织了一场“农机数字化体验日”,让农民们在田间地头亲自操作APP预约设备、查看维护记录、进行故障报修。
“以前总觉得这些高科技离我们很远,现在才发现,它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一位年轻农民感慨道,“有了这个APP,我们种地也更省心了。”
“科技的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农民。”李婷微笑道,“只要我们不断优化服务,农民就一定能真正受益。”
回到北京后,李婷立刻着手准备第五期培训。这次的培训将覆盖全国更多地区,重点推广“农机管家”APP的使用,并加强农机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培训。
“我们要让农民不仅‘会用’,更要‘用得好’。”李婷在团队会议上强调,“未来的农业,一定是科技与人力相结合的农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农民搭上这趟科技快车。”
夜色渐深,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李婷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夜景,心中充满希望。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她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她拿出手机,给林晓雯发了条消息:“晓雯,准备第六期培训吧,这次我们要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