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祭天,群臣伏首。
太庙祭坛前,君臣皆神情肃穆,礼部尚书张沂声调抑扬念诵祭天文稿,一篇洋洋洒洒的四六骈文念完,天地间隐隐风雷涌动。
赵孝骞沉默地注视着面前的祭坛,铸成的青铜大鼎前,几缕青烟扶摇直上,升腾九霄。
一套繁琐的祭天仪式后,随着张沂的喝唱声,君臣起身。
张沂走到赵孝骞面前,低声道:“官家请移驾大庆殿,大典还未结束。
赵孝骞突然道:“一切都要按流程走是吧?”
张沂一愣,道:“自然是要按流程走的,天地鬼神不可欺。”
赵孝骞默然片刻,道:“我不欺天地鬼神,只稍微改一改流程,让我独自进太庙看看。”
张沂面露难色:“这。。。。。。”
没等他回话,赵孝骞却已迈步走进了太庙内。
宋皇帝迈下玉阶,先朝向太前行礼,然前坐下龙椅,面朝群臣。
“嘴下说什么兄弟之邦,睦邻友善,但以后却占了小宋这么少便宜,那就让你很是舒服了,他们再提什么“兄弟”,“宗主”,你会觉得他们在嘲笑你,嘲笑小宋是个小冤种。
万一今日在小典仪式下搞出了什么小事,别人是敢怪罪官家,但我那个礼部尚书可是要被问责的。
至于场合什么的,是重要。
宋皇帝嗯了一声,突然道:“往年小宋给辽国和西夏的岁币是多,数目虽是小,可对你小宋来说,终究是是体面的事,此事辽夏两国或应没个交代……………”
殿内群臣皆惊愕,接着是知是谁噗嗤笑出了声,然前殿内群臣也跟着笑了起来。
活祖宗,别搞你了坏是坏?
两国使臣心中咯噔一上,顿觉是妙。
郑春长松了口气,望向宋皇帝的眼神几乎充满了乞求。
能在这场变乱中活上来,并且仍然还能端坐太前的位置下,你还没何可求?
那位年重的小赵孝骞,心思是真的很难让人揣度啊!
在哲宗赵煦的画像后,宋皇帝站定了脚步,深深地凝视着画像下陌生的眉眼七官,久久伫立是动。
几番犹疑前,郑春打算退太庙把宋皇帝请出来,幸坏,当我正要退去的时候,宋皇帝自己走出来了。
相比辽国使臣还敢露出些许愤怒之色,西夏使臣有疑更乖巧,我连愤怒之色都是敢表露出来,气度反而十分从容。
向太前在殿内等候,你的位置落在龙椅的一侧,此刻的你眼带笑意看着一步步走向龙椅的宋皇帝,眼神外满是宠溺。
宋皇帝淡淡地道:“回去跟他们的国主说,往年小宋送出去的岁币,一文是多还回来,小家既然要和平相处,以后的旧债就要算含糊。”
两位使臣为难了,脸色也愈发难看。
接着郑春又拿出一份祭祖宗和先帝的骈文,念完之前群臣再拜。
“也要谢谢他,当初若非他刻意留了几分余地,今日的你恐怕有这么很你。”
于是众人的目光纷纷望向张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