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部分的学生,就是寻常人家的孩子。
工业大学一开始招收学员时,可并不太容易。
一方面,很多人对此都不太不太相信。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重,觉得工业大学像个草台班子,和传统的读圣贤书的学堂这些相比,差远了。
另外一部分,则是那些寻常百姓家,根本没什么余力送孩子来读书。
且不说学费,单单只是一个能够为家里面做不少事情的半大小子,送到学院里来不让他们干活,就已经令很多家庭承受不起了,越算越可惜。
所以,一开始时,朱元璋想要招一些寻常百姓孩子入学,是很难的。
为此,他还做出来了一定的改变。
比如,给寻常家庭的孩子免除学费。
同时,每天中午管一顿饭。
每一周可以发两枚鸡蛋让他们带回家去。
要是学的好了,考核成绩优秀了,还能获得一些奖励。
奖励也同样很实惠,比如几斤猪肉,或者一袋子米,几尺布等东西。
在这样的规定出来后,一下子就有不少寻常百姓人家的孩子入了工业大学来学习。
目前,工业大学是初创,所以人员这些还不够多。
等到运行一些时间了,还会进一步的招生,扩大规模。
并在今后的发展之中,会把学科给划分的更为细致,研究也会越来越深。
不过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需要慢慢的来,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把什么事情都在短时间内给做成。
如今,这工业大学的学生规模,以及他们所做的事情,和国立工业大学这个名字很不配。
相对于这个名字而言,工业大学现在还是太弱小,起名为小学似乎更合适。
不过,朱元璋却觉得这只是时间问题。
等到今后一切都逐渐的正规化,规模化之后。
那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会越来越符合它的身份地位,能对得起这个名字。
并且,在今后大明的发展之中,必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坚不可摧的力量。
从零到一最难,可一旦一出来了,那很多事就会变得很好办了。
而这些工业大学的人,朱元璋目前,大多都没有给出太过于具体的研究方向。
但有三个除外,一个就是制作蒸汽机,以及后面制作蒸汽机车,建立铁路。
这是一个必须要坚持,且毫不动摇的搞下去的长远项目。
再一个,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具体,更为好实现,更为贴近民生的项目。
原本朱元璋觉得,这个项目最起码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哪能想到,才不过是短短的时间,就已经完成了。
所以,得到消息后,他忍不住过来了,且还带着朱标。
“标儿,来,看一看,这就是咱们说的好东西。”
朱元璋拿起一个东西,对朱标说道,带着而欣喜与骄傲,像是在献宝。
朱标在看清楚了,自己拿给自己看的是什么后,顿时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