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右將军的高牙大纛竟果真弃船上岸,像是有了主心骨一般,神色稍稍为之一振,在將校的指挥下慢慢稳住了阵脚。
赵云、高翔二將適才便在岸上望见了吴军的赤马舟。
此刻听到吴鼓,又见原本夺船溃逃的吴军,此刻突然转身与大汉將士交战,顿时明白了什么。
高翔喜曰:“定是廖元俭、傅公全水师已至!”
法邈亦是微微振奋:
“看来果如车骑將军所料!
“吴军知我大汉水师已至,结舟不退,必是以为此间北风不利我大汉施火攻之策!
赵云看著汉水之畔的战场。
只见那艘楼船周围的吴军,在稳住阵形后便不再溃退,甚至有將汉军阵线顶退之势。
汉军阵线的最前端,尤其离吴军战船最近处,仿佛被削了一层,变得犬牙交错。
沉吟片刻,老將军肃容作声:
“必是步騭率眾掠阵。
“吴军虽然不善陆战,但步騭颇得吴人之心,其眾背水一战,又有战船居高临下为之掩护。
“传令下去,命將士若遇强敌抵抗,莫须与其死斗,儘量躲避吴军箭矢,以维持阵线为要!”
吴军水师居高临下有弓矢之利,但赵云没有直接命將士稍作退却,而是儘量维持阵线。
一旦前军退却,不明情况的后排將士很可能会以为前军败绩,吴军士气也会因此提振。
赵云年轻时在公孙瓚帐下,见过好几次这样的场景,使袁绍彻底坐稳冀州的界桥之战便是典型。
不多时,有探马自上游来报。
昨日于越水上阻截大汉粮船的吴军已经全部撤走。
原本在上游汉水中段蠢蠢欲动的吴军水师,把那几千吴军全部接上了船,此刻正顺流而下。
这探马刚刚稟报完毕,赵云便已经望见,汉水之上,近百吴军舟船正浩浩荡荡而来。
不多时,一半舟船开到了汉水北岸,掩护岸上吴军步卒。
另有一半则开到了汉水南岸,將部分吴军放到了南岸。
下岸之后,吴军就地结阵。
彼处本就有三四千步卒,再加上此刻从船上下来的三四千人,一眼望去,也是遍野无际了。
至於汉水之上,也已满是吴军舟船,蔚为大观。
由於汉军没有战船水师,而吴军却有两百多艘战船陈於此处战场,吴军士气再次为之一振。
岸边战事陷入片刻僵持。
但山腰、谷地的吴军步卒却是另一番光景。
阳群、阎芝、爨熊、李球诸將率眾一路追杀,吴军步卒一溃再溃,汉军將士杀得酣畅淋漓,不少將士刀都砍烂了数把。
在追到汉水北隘口时才终於停了下来,留赞所统两千精锐水步军已经在此控扼住了山口要道。
要道极窄,吴军水师的箭矢完全可以覆盖整片战场。
但追到此处,汉军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