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
但他也明白,只要“心灵守护者”还在运行,只要“心灵伙伴”还在陪伴,就永远有人,愿意为这个世界,点亮一盏灯。
---
回到北京后,张浩宇立刻召开了公司内部战略会议。
“我们要在非洲建立三个区域心理援助中心。”他在会议上说道,“同时,我们必须开发适合非洲文化的‘心灵伙伴’版本,确保它能真正理解当地孩子的情绪。”
林晓菲点头:“我已经联系了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的大学心理学系,他们愿意与我们合作。”
“很好。”张浩宇看着投影屏上跳动的数据,“‘心灵守护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阻止了超过1500起自杀事件,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个孩子,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都能找到一扇门。”
赵明皱眉:“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们需要大量本地化数据和专业人才。”
“我已经联系了全球40多个国家的心理学研究机构。”林晓菲插话道,“他们愿意提供本地数据,并协助我们进行模型训练。”
张浩宇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我们不能只靠技术,还要靠人。‘心灵守护者’不是冷冰冰的系统,它是一个桥梁,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温暖。”
---
与此同时,林晓菲带领团队继续优化“心灵伙伴”的情绪识别系统。
他们开发了一个新的“文化适应模型”,能够根据用户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关系,调整情绪识别方式,从而更精准地判断用户的心理状态。
某天,她收到一封来自刚果的邮件:
“林女士,谢谢你们的‘心灵伙伴’。我的女儿因为战乱失去了双亲,她几乎不再说话,直到她开始使用‘心灵伙伴’。它用我们家乡的语言和她对话,让她感到被理解。现在,她已经开始上学了。谢谢你们,给了她重新开始的机会。”
林晓菲看完邮件,眼中泛起泪光。她将邮件转发给张浩宇,并附上一句话:
“浩宇,我们的‘心灵伙伴’,真的在改变世界。”
---
2032年秋天,张浩宇再次前往日内瓦,参加全球心理健康峰会。
这一次,他带来了“心灵守护者”非洲版的初步模型,并与多国代表签署了合作协议。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听见。”他在会议上说道,“哪怕他们只是低声说出一句‘我很难过’,我们也愿意倾听,并给予回应。”
会议结束后,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心理学教授找到他,握着他的手说道:“张先生,你们的系统,正在拯救那些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
张浩宇点头:“我们会继续。”
---
2032年12月,张浩宇再次站在北京公司楼顶,望着城市的夜景。
远处的高楼灯火通明,像无数颗星星落在人间。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晓菲发来的消息:
“浩宇,刚刚系统阻止了一起自杀事件,地点在刚果。”
张浩宇嘴角微微上扬,回复了一句:
“谢谢你,晓菲。我们继续努力。”
他转身走下楼,脚步坚定。
他知道,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
但他也明白,只要“心灵港湾”还在运行,只要“心灵伙伴”还在陪伴,就永远有人,愿意为这个世界,点亮一盏灯。
张浩宇的2032年,依旧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