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场雷霆扫荡,大秦的官场仿佛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换血。
昔日那些盘踞要津、尸位素餐的旧官僚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
他们是科举选拔出的新晋官员,带着改变大秦的决心和勇气,奔赴各自的岗位。
咸阳城内外,各郡县衙门,不再是暮气沉沉、公文积压如山的景象。
虽然经验尚浅,但这些新官们身上有着旧官僚所没有的特质:
一腔热血、敢于任事、以及最重要的对监国公子的绝对信任和忠诚。
他们深知自己的机会来之不易,背后有将闾殿下撑腰,便无所畏惧,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
监国府书房内,将闾并未因为清洗的成功而有丝毫放松。
他深知清除旧势力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个高效运转、充满活力的帝国。
他将前世的现代知识体系,结合秦朝的实际情况,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改革措施。
“天下之大,政务繁杂,若无章法,必入泥潭。”
将闾指着案上的律法竹简,对前来汇报的冯劫说道,“现行律法虽有条文,然多有疏漏,且各地执行不一。冯卿你曾负责科举考场事宜,心思缜密,如今担任廷尉,便着手修订大秦律法,使其更加公平严谨,并推广至各郡县,务必做到执法如山。”
冯劫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责任的光芒。
他组织了一批精通律法的新晋官员,夜以继日地对照旧律,参考历朝案例,甚至将闾还会时不时提出一些现代法律的原则:
如“疑罪从无”、“罪刑法定”等理念,虽然难以完全实现,但极大地开阔了修订者的思路。
新的律法草案逐渐成型,条文清晰,逻辑严密,减少了许多可以被钻营的灰色地带。
“国之根本,在于民生。民生之要,首在农桑与工商业。”
将闾又召来几位在算学和格物方面表现突出的新官,包括那位在殿试算学题中独树一帜的宋元(虽然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但将闾并未限制他参与其他重要事务)。
“度量衡混乱,以致商贾欺诈,百姓吃亏。尔等需制定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并推广至全国。”
他又提出了发展工商业的设想,“除了农税,盐铁专营,咱们大秦的财源还可更加多元。鼓励商贾,发展冶炼、纺织、陶瓷等业,不仅能增加国库收入,也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这些理念对秦朝官员来说是全新的,但将闾会耐心解释其中的原理和好处。
宋元等人虽然惊讶于殿下天马行空的构想,但出于信任和求知欲,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实践。
他们根据将闾提供的思路,开始测绘、计算,设计标准的量器、衡器,规划矿山开采和作坊建设,甚至尝试改进冶炼技术。
而杜周,这位被将闾戏称为财迷的治粟内史,在这次新政中更是如鱼得水。
清剿世家和旧官僚抄没的巨额财富,让国库瞬间充盈得快要溢出来。
杜周看着那些金银珠宝、粮食布帛,嘴都合不拢。
“殿下圣明啊!这些都是大秦的血汗钱!可不能再让那些蠹虫糟蹋了!”
将闾将这份巨大的财富交给他打理,并授意他启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杜卿,有了钱,咱们就干大事!修建驰道,连通各郡;开凿水渠,灌溉良田;兴建粮仓,储备军粮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