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补课早已结束,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是长久的悠闲。
裴珩算了下生活费,这笔钱刚好可以覆盖掉大一一年的生活费还有余,再算上洛城一中的高考奖金,到时候过去再做个兼职,应该很快就能攒够租房的费用。
他向来喜欢未雨绸缪,但这一算便发现钱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没关系,时间问题而已。
录取通知书回来那天,文慈和裴珩是一起接到的,两份一模一样的通知书让裴珩红了眼眶。
真好,这是十八岁最好的礼物。
通知书一到两人便拆开了,文慈拍了一张照片给文惠心发过去,顺便告诉母亲这月底自己会回家,毕竟大学一去就是四个月,她很难不想妈妈,高考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剩下的时间便是躺平时刻。
这段悠闲日子两人彻底松散下来,转遍了洛城的大街小巷,没成想竟然找到了一家特殊的“DIY”手工店,店铺不大,但胜在人少干净,店主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婆,店里也主要是以编织品和针线品为主,文慈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DIY”店铺,很新奇。
阿婆躺在摇椅上,晒着太阳假寐,听到门口响动睁开了浑浊的双眼,慢慢站起身:“小年轻,要买什么自己看,没有的可以自己编织。”
“还可以自己编?”文慈来了兴趣。
“当然,”阿婆摇着蒲扇走来:“不过要多收五块钱。”
裴珩:“那可以编一个收纳篮吗?”
“可以,”阿婆随手拿起来一个成品询问道:“这个可以吗?”
“有点大。”裴珩摇头。
老人家摇着蒲扇走到一张桌子前:“那就只有现编喽!”
文慈和裴珩对视一眼,跟着老人走过去,坐在老人家对面,老人灵活的双手摆弄着竹条,不多时一个框架就成了。
“这个大小呢?”
裴珩看着面前的竹篮诧异道:“可以。”
“小丫头,你呢?”老人笑眯眯的看向文慈。
文慈思索了会儿开口:“编个笔筒吧。”
两人在老人的指导下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编织,效果甚好。
聊天间得知老人家是竹编传承人,但时代在变化,年轻人已经很少学习编织了,老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偶然刷到“DIY”的视频。
“竹编又何尝不是滴……滴歪……”
“DIY,”文慈接着老人的话说道:“竹编确实是一种手工制作,我看阿婆这里还有刺绣,年轻时阿婆一定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人吧。”
“哈哈哈哈,”老人家被文慈逗得直乐呵:“小丫头嘴真甜,不瞒你说阿婆年轻时靠这手艺养活了三个大学生呢。”
“三个大学生?”文慈震惊,由衷赞叹:“阿婆你真厉害。”
老人笑眯了眼,岁月在老人脸上留下道道痕迹,但笑容依旧动人,阿婆用自己的智慧将这门手艺传承下来,她尽力追赶时代的步伐,偏居一偶,静待有缘人。
收纳篮和笔筒大功告成,阿婆笑着称赞两人有天赋,最后甚至说要免费送给两人,将钱赛回两人手里:“阿婆就是闲不住,才在这里开了个小店,不缺钱花的,就缺人陪阿婆说说话,有人来阿婆已经很开心了。”
“可……”
老人家将两个小年轻送到门外:“好孩子,有时间来看看阿婆就好了。”
说完,颤颤巍巍朝屋里走去,光柱自窗户一道道洒下,老人穿过光线仿若走进了时间的黑洞。